西安爱华女子培训学院校长
沈慧俐办学扶贫十六载
民办学校“西安爱华女子培训学院”被该校学生称为穷人的学校。所谓穷人,即人均年收入600至800元。创办人、校长是西北工业大学退休教授沈慧俐。她称自己创办的学校是“叫化子学校”。因学校不收学费,老百姓又称它“扶贫学校”。陕西省107个县,70个是贫困县。1986年至今,爱华以教育扶贫为宗旨,以贫困县里的女学生为主要扶贫对象,自筹资金,坚持办学16载。16年,爱华给这些贫困县里的2000多农家女提供了务农、打工、嫁人之外的道路——一条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爱华之于农家女,沈慧俐作比开矿,且“要开掘出她们的最大值”。开掘过程中,爱华经历三次毁灭性搬迁,因无钱支撑停办两年。沈慧俐身经肠癌、甲状腺癌两次手术,死里逃生。一步一坎的爱华经历了中国民办教育生长阶段遭遇的一切困厄,它为扶贫做出的纯粹、艰辛且有成效的努力给“没钱办学是神话”提供了真实范本。
沈慧俐志向“让天下女孩都有学上”,其志向逼她左手化缘,右手自力更生。化缘+自力更生,给一些口头关心“三农”但述而不作的空头理论家提供了一个知识分子兼济天下的现实典范。 “个人成名成家不如培养
千百个女孩子脱贫成才”
1984年,沈慧俐因在科研上的突出成就当选陕西省政协常委。她经历简单:学生——老师,生活范围——校园,参政议政话题——教育。作为教育界、妇女界推选出的政协常委,沈慧俐参政之一,成立了“培华女子大学”,主要培养西安市高考落榜女生。
学校成立不久,教育部长何东昌致信培华:“陕北老乡找国务院的老同志,希望帮助老区培养人才。培华很好,那是锦上添花。我希望雪里送炭,希望西安教育界老前辈登高一呼,给老区人民办点实事。”于是,政协找沈慧俐谈话,望她办所雪里送炭的学校,并明确要求“不能跟国家要钱,不能要学生家长的血汗钱。”沈慧俐犹豫,此时不仅是科学的春天也是她个人的春天。西北工业大学指明她的方向——院士,而政协要她当孩子王,做她思想工作“个人成名成家不如培养千百个女孩子脱贫成才。”在选择个人和多数人前途面前,沈慧俐仍在犹豫。一封陕北孩子寄给培华的血书终止了沈慧俐的徘徊。她将血书“我要读书”和自己办学决心交给政协。
沈慧俐毕业于上海圣玛丽亚女子中学。在这所教会学校里,她家经济相比其他人当属贫穷。比如下午茶,她因无钱享用而在教室读书。心理上,她努力以骄人成绩弥补经济短缺。几年间,连获奖学金。解放后,“人民助学金”助她读大学,吃饭还有一点基本消费。奖学金、助学金使生在上海郊区的沈慧俐从农家女成为大学教师。受人恩惠完成全部教育,沈慧俐心存感念、感恩思想。她理想中的受教育者都该像她一样幸运,教育者都该像培养她一样蜡烛成炬。“我所经历的每个阶段的老师都很好。”她说。
1986年,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民办学校“爱华女子自修大学”成立。沈慧俐按自己理想“让天下女孩都有学上”将该校办成不收学费的学校。况且政协两个要求在先。理想虽美,现实难行,沈慧俐感到巧妇难为,她开始化缘。一位教授借她十几万养老钱,她搞科研赚20多万元,加在一起成为学校启动资金。
沈慧俐没钱做招生广告,遂下乡招生——穷学生、落榜生和回炉生。她没想到遭遇尴尬。家长首先质疑她的免费“天上掉馅饼吗?”其次质问她为什么只招女生?猜测她是不是做着人贩子的勾当。沈慧俐的解释苍白无效。后通过妇联系统将年人均收入600至800元的初中毕业女生送进爱华。
爱华设有大专专业:汉语言文学、英语、计算机、会计、法律、中医。中专专业:护士、幼教、机电、畜牧兽医和庭院经济。西工大17名教授无偿授课的义举成为何东昌希望为老区人民办点实事的率先实践者。
“让天下女孩都有学上”
陕北老区的穷让一直生活在校园里的沈慧俐惊心。辍学女生的宿命让她揪心。辍学女生三条路:务农、打工、嫁人。不能回避的事实,一些家境极贫困的女孩以卖笑为生。学校一年900元的食宿费,竟使拿不出这笔钱的孩子望校兴叹。
学校100元一个月的伙食费,学生嫌贵,不吃。她们在学校买馍,吃从家里带来的咸菜和辣子。沈慧俐从她们普遍发白的嘴唇上得知她们贫血,要她们增加营养,吃新鲜蔬菜,问60元行不?学生摇头。50元?勉强同意。现今伙食费50元。一星期吃一次肉。
志丹县姬小华为逃婚来到爱华。二年级时,一封家书将她骗回家。她成了换彩礼的牺牲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