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人物 > 人物
孙正聿:学术批评不能搞“棒杀”和“抹杀”
2010-12-15    光明日报

字体大小:

  我们这次论坛的主题是“社会责任与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它应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说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是我们共同的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是说只有承担社会责任才能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如果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那就是要以理论的方式面向现实。因此,我选取了“现实问题的理论自觉”这样一个题目和大家进行交流,主要是谈三个问题:一是面向实践的理论研究,二是面向世界的中国问题,三是面向学者的学风建设。 

  面向实践的理论研究。我觉得,能够达到对于理论本身的自觉,特别是能够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去理解理论,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什么是理论?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界说它,然而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看,理论就是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各种概念系统。人们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都与人们自己所占有的理论密不可分。理论包括三重内涵:第一,理论是世界图景,也就是以概念体系的形式规范人们对世界的理解;第二,理论是思维方式,也就是以概念框架规范人们如何理解和描述世界;第三,理论是价值规范,也就是以积淀人类文明的价值观念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理论之所以能够起到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作用,是因为理论具有向上的兼容性,时代的容涵性,逻辑的系统性和思想的开放性。正因为理论具有这样丰厚的内涵和特性,所以理论自身具有解释功能、规范功能、批判功能和引导功能,说到底就是规范人们的全部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功能。承担这种社会功能,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责任。

  面向世界的中国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说,在“我们的时代”,“历史”已经成为“世界历史”,“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因此,中国问题不只是中国的问题,而是当代中国所面对的世界性问题,以及当代中国以何种方式去解决世界性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以邓小平所说的“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视野去思考中国问题,而不是把当代中国所面对的世界性问题仅仅理解为是中国的问题。当代中国所面对的最根本的问题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什么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为什么要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依据马克思的思想,我们就是要解决“用什么生产”的问题,解决“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问题,解决“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问题,解决用理论“掌握群众”的问题,也就是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文化创新和理论创新的问题。

  面向学者的学风建设。学者是学术的人格化,是人格化的学术。学风建设,说到底是学者对自己的建设。钱伟长先生曾经说过,“不上课,就不是教师;不搞科研,就不是一个好教师”。这应当是大学所有教师深长思之的问题。如果一个大学老师没有自己独立的研究成果,没有自己的学术研究的与时俱进,究竟对学生讲什么呢?大学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讲理”,而“讲理”的前提是“有理”。所以大学教师不仅仅要上课,而且要以科研为基础。钱学森先生说,从事科学研究应当是“姓钱不爱钱”、“离经不叛道”。前一句话讲的是为人的境界,后一句话讲的是为学的境界,合起来就是中国人讲的“为人为学”的境界。从“离经不叛道”的为学境界说,“离经”就是不人云亦云,不照本宣科,不寻章摘句,不唯上唯书,不搞教条主义。所谓的“不叛道”,就是不背离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不背离面向现实的理论旨趣,不背离人类解放的价值诉求,不背离追求真理的批判精神。为此,我们需要开展真正的、普遍的学术批评,不能以“捧杀”、“棒杀”和“抹杀”的方式阻滞学术的繁荣发展。我们要面向现实进行理论研究,面向世界回答中国问题,就需要我们面向学者去强化学风建设,这样我们才能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承担起我们的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吉林大学教授 孙正聿)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关于学术批评的规范
· 评论:我们亟需正常的学术批评
· 学者:让学术批评回归健康 方能净化教育环境
· 陈霖院士:越是原创性思想越易遭到质疑
· 吉大资深教授孙正聿访谈:时代精神的哲学探索
· “吉林大学一号”卫星将择期发射
· 吉林大学“小米青年学者”项目捐赠签约仪式举行
· 吉林大学组建成立新“应用物理系”
· 吉林大学:黄晓丽教授团队研究成果取得突破性进展
· 张希代表:厚积薄发培养基础学科人才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