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师范教育 > 教师新闻
博士是衡量大学教师的标准吗?
2002-09-16    王义遒

字体大小:

  前些时候翻阅美国大学办学状况数据资料,在各项指标中发现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数比例,哈佛大学之名赫然列于榜末,而许多社区大学居然都达到100%。这使我先是一怔,后则一叹:“不愧为名校!”

  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多少,自然反映学校教师的总体水平。现在我国大学也把这个数据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许多学校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手段争取提高这个指标,如要求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要求新任教师必须具备博士资格,从别的学校去挖人等等,务必使这一指标超过别人,以提高学校的档次。

  一般大学,这种做法无可厚非,因为他们只能囿于“指标”,屈从“一般”和“常规”,否则难以生存。对于“名校”,只依着表面“指标”去办学,恐怕永远也“名”不起来的。为何?“名校”之“名”就来自“特”,来自“不一般”,来自“超凡脱俗”。

  博士可否是衡量大学教师的合格标准?既是也不是。说“是”,因为尽管现在有“博士不博”之说,博士毕竟多喝了几年墨水,多学了一点课程,做过专题研究,是应比“非博士”多些学问。而且现在大学教育在美国已进入普及阶段,博士比比皆是,因此,大学非博士不能当教师自当合理。中国高等教育尚未进入大众化,现正朝此努力,相信指日可待。因此,要求大学教师有博士学位也属合理之列。说“不是”,因为“博士”只是个头衔、“名分”、“资格”,说明有此学历(至于现在有些靠买文凭得来的“博士”另当别论,不在此列),至于是否真有学问,是否有为师之德和才是大可考究的。反过来,一个人没有博士学历,未必就没有学问。即使是博士比比皆是的美国,自修成材者也大有人在。至于中国,远的不说,如鲁迅、梁漱溟,近的如两院院士张光斗、王选,并没有什么博士头衔,难道他们不是大师级人物吗?他们不仅胜任大学教师之职,荣登名师之列,而且大学以有他们而“名”。可见,大学教师之本质或实质的东西,不是“博士”与否,而是,一有没有真才实学,二有没有为师之德。

  “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数比例”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可供参考的客观指标。如果一个学校刻意去追求这个指标的高低,而不问每个教师的真才实学,是否实质上合格称职,择其优秀者而用之,就是舍本逐末,落于“媚俗”了。其结果,表面“指标”数值勉强上去了却不见得名副其实。“名校”的见识与风格就是不管这些凡识和俗套,“我行我素”,不拘一格,按办学的真要求行事。想来哈佛这项指标之所以殿后,是因为他们把学术上的卓越者招了进来,而不问其是否有博士资格。这样,表面“指标”落后了,却体现了名校风范。

  在现代社会激烈竞争情况下,学校要想不受社会的干扰、影响,“无所顾忌”地“超凡脱俗”无疑是痴人说梦,以致以倡导“3A”(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学术独立)著称的哈佛现在也不大公开谈论这一点,而要积极面对社会作贡献了。但是,大学能否保持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和品格,而不处处“随俗”,甚至“媚俗”却是一所“名校”得以区别于一般学校所必有的风格。我们争取建设一流大学就要有这种落落大方无视俗套的勇气;而大学主管和关注高等教育的舆论媒体和社会公众则要气度宽阔,不要“一刀切”地要求每一所大学。这样,一些有特色的大学才能树立起来。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21世纪教师该具有什么专业素质
· 教师有“病”谁来治
· 教育部: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状况总体良好
· 未过“安检”英国七千教师不能按时上岗
· 神圣的教师岗位岂能买卖?
· 内蒙古有22万名教师获资格证书
· 云南抓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
· 2001亮点 教师职业:从封闭走向开放
· 上海:非师范类教师资格考试1月1日起报名
· 天津启动教师资格认定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