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新闻中心 > 教育要闻
中国教育报:全社会共同推进素质教育
2005-10-14    

字体大小:

   近来,本报编辑部不断收到一些读者的来信来电,大家反映了当前推进素质教育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期盼社会各界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下大力气,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有读者反映:“一些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奉行学校教育升学为本、德智体美智育为先的办学理念,一切教学瞄准考试分数进行,所有工作围绕升学率开展,学校教育只剩下一张成绩单。”有些中小学生来信说,“我们的课业负担很重,难道学习就是不停地考试和做题吗?”有教师反映:“为了提高学生分数和学校升学率,我们的注意力几乎全部集中在选题、做题、阅题、讲题上,根本没有时间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更没有精力顾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了。”有读者说:“作为学生就必须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但不能让学生成天陷入苦不堪言的题海之中,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位中学校长来信感慨:“其实,我们也知道这样做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但在社会和家长的强大压力下,不做不行啊!上面和社会拿升学率来衡量学校,学校只有用考分来评价老师,老师只好拿分数来要求学生,没办法啊!”

  有读者反映,目前社会办的各类培训班遍地开花,结果是“火”了市场,累了家长,加重了学生的额外负担。有家长谈到:“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一家就一个孩子,不给孩子加小灶行吗?”有读者来信说,有些地方政府把升学率当作教育的GDP,把提高升学率作为政绩,升学率高了,政府就给学校教师奖励,反之,就责难学校,甚至撤换校长。还有的人反映:“我们那里领导热衷搞形象工程,投巨资建重点学校,忽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助长了择校之风,使学校陷入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恶性竞争。”

  读者对此深感忧虑,认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和过重的课业负担,将会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妨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家认为,素质教育关系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长远未来,强烈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

  开栏的话

  这些读者的来信来电,发人深省、引人深思。自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以来,全国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积极进展,特别是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进教育评价制度、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正如这些读者所反映的那样,新形势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依然面临很多问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系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关系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努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使青少年学生勤奋学习、健康成长、生动活泼和积极主动地发展;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推进课程改革,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倾向,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改革和完善考试评价制度,积极探索建立教育质量监测和督导评估体系;必须不断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改善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条件;必须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在全社会形成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和良好环境。

  本报从今天起开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推进素质教育”专栏,开展素质教育大讨论。讨论围绕四个方面进行,即各级党委和政府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教育政绩观,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如何遵循教育规律,科学地管理学校及评价校长和教师的工作;学校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社会和家长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希望社会各界人士都来积极参加这次大讨论,抒发己见,献计献策,以进一步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形成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
                                                                                                              本报编辑部
                                                                                                          2005年10月14日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素质教育改革:别开生面的“那达慕”
· 教育的四大支柱
· 40个孩子缘何“异口同声”
· 一初中生困惑:名校毕业=生命意义?
· 家长的“好孩子”和“现代人”距离有点远
· 武汉“上学时间推迟”政策成空文
· 素质教育:一种新的价值观
· 为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欣喜
· 普及电脑书法课被取消 学生还会“写字”吗
· 湛江“六进课堂”助推素质教育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