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达到了历史上的最好水平,仅从发展规模和数量方面看,便可说明这个问题,截至2001年,特殊教育学校达到了1531所,比1990年翻了一番还多;在校生人数达到了38.64万人,比1990年增加了4倍多。
残疾儿童少年入学人数之所以增加到目前这个程度,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了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随班就读的学生从统计部门第一次正式统计的1993年的6.88万人增加到2001年的25万人,这使得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率有了较快提高,特殊教育事业因此得到很大的发展。随班就读数量的增加,不仅使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得以推进,同时也使我们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安置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我们的基础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国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为我们提供了参照其他国家的融合教育趋势、结合我国特殊教育实际进行教育创新的机会。由于随班就读符合我国的国情,符合广大残疾儿童少年的切身利益,从一开始就深受欢迎,并不断地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它对发展我国特殊教育乃至推动整个基础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十多年来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初显出的成效和意义就在于有效地提高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促进了残疾儿童少年的身心发展和与社会的融合;促进了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使普通学校领导对教育的功能、教育价值进行重新认识和思考。更主要的是使全社会更加了解和理解残疾人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提高了社会的文明程度;也使正常学生通过和残疾孩子一同学习密切接触,培养形成了关心、同情和帮助弱势群体的良好思想品德和人道主义精神。此外,采取随班就读方式,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既节约了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大量投入,同时也减轻了残疾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
回顾十多年来的随班就读工作,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
必须加强对随班就读工作意义的宣传 只有通过不懈的宣传和教育,才能提高大家对随班就读意义和作用的认识,形成领导关心重视随班就读,社会热情支持随班就读,学校积极接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家长主动送孩子随班就读,残疾孩子愿意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可喜局面。
必须加强对随班就读工作的领导 开展残疾儿童少年的特殊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行为,只有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社会其它有关部门重视这项工作,加大工作力度,才能切实保证随班就读工作的顺利展开,这是各地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十分重要的经验。
必须加强对随班就读学校的管理 这种管理包括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的普查、甄别、鉴定、学籍管理以及师资培训。在实施的过程中,各地均不同范围、不同层次、不同形式地开展了师资培训,编写了三类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指导手册,从残疾儿童少年的识别、筛查、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培训,使教师初步掌握了残疾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基本的教学方法,能够正确地处理集体教学与个别辅导的关系,为随班就读学生建立了教学档案,为各普通学校实施随班就读做好了基础性工作。
必须加强对家长的指导,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 随班就读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要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
必须充分发挥特殊学校的骨干作用 “以大量的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这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基本格局。
此外,还必须积极开展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研究;必须保证经费投入和落实相关待遇。
由于我国特殊儿童少年的人数多、分布广,加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等客观原因,以及我们对这项工作的意义、作用认识得不够深刻、不够深远等主观原因,为此在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整体上看,我国的随班就读工作还处于低水平、低层次阶段;各地随班就读工作发展不平衡;随班就读工作出现了“滑坡”;随班就读教学的质量较低等。
尽管如此,我们不是应本着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不断发展的思路,将我国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推向新的阶段。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是我国发展特殊教育的基本方针策略。“八五”、“九五”期间,由于坚持了这样的方针策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十五”期间,我们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这样一条道路,把随班就读工作引向深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