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特殊教育 > 特教新闻
教育蓝皮书:589个县成为特教学校"空白"地带
2015-04-21  中国教育网  

字体大小:

589个县成为特教学校“空白”地带

特殊教育的未来归宿应是全纳教育

  中国教育网讯 残疾人教育受到关注和保障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和文明发展的重要尺度。近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2015《教育蓝皮书》,指出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已初步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阶段的教育体系,从类型上具备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残疾人受教育机会不断提高,从数量上讲,特教学校总数持续增长,从1978年的292所增加到2013年的1933所;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残疾学生在校人数从1949年的2000多人增加到2013年的36.81万人,增加了155倍;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稳定发展,2013年通过学前班特殊班或在普通幼儿园就读的方式为近2万个残疾幼儿提供服务,也开办了残特殊教育普通高中班(部)186个,为7043个残疾学生提供高中教育;全国有8617个残疾人在接收高等教育,其中7299人是在普通高等院校学习。残疾人的职业培训体系也初步形成,在各地有特殊学校职业教育、在职岗位学习、社会职业培训等多种形式。2013年,全国有5357个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接受职业培训的城镇残疾人有37.8万人次。

  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的财政体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特殊教育经费总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已达到97%以上;1998年至2011年间,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投入从8.4亿元增加到76.7亿元,略高于同期教育经费增速。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实现普遍的教育公平,我国开始尝试在普通学校安置残疾儿童接受教育。2010年,残疾儿童少年在校人数为42.56万,其中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比例占到65%左右。尽管从2009年以来,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残疾学生人数在下降,但仍有52%的在校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就读。我国现已经形成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大量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以送教上门为辅助”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发展模式。

  2015年《教育蓝皮书》指出,当前特殊教育还存在中西部残疾人义务教育机会不足、特殊教育资源布局不合理、残疾学生家庭承担的教育负担偏重、特教教师责任重待遇低、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亟需扶持等问题。据2102年监测,我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为72%左右,与普通小学99%、普通初中97%的入学率相比差距较大;截止2013年底,全国有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8.4万人。未入学的学龄残疾儿童中,有80%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其中河南(7948人)、湖南(5839人)、江西(5234人)、四川(4436人)及新疆(4183人)等地较多。据调查,我国目前仍有589个人口在30万以下的县没有特教学校,这些地区无论是特教行政管理、特教专业人才、特教经费及特教辅助用具等资源都非常匮乏,当地残疾学生的义务教育面临很大的困境。

  2015年《教育蓝皮书》认为,全纳教育是未来整个教育发展的归宿。特殊教育的发展转型创新需要制订规划推动全纳教育的发展,推行残疾学生全免费教育制度,加大对特教资源“空白”地区的支持力度,提高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吸引力,实施中西部地区新建特教学校办学条件改善项目。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2017教育蓝皮书发布 家长对学校教育满意度不容乐观
· 2011教育蓝皮书:未来学龄人口年均降860万
· 教育蓝皮书:教育规划纲要制定应学习医改方案
· 《教育蓝皮书》反思2006中国教育转型
· 2014年教育蓝皮书发布 指出教育改革蓄势待发
· 高考加分乱象等难题成顽疾 背后隐现利益博弈
· 河南驻马店一中学平均每班120人 最大班160人
· 北京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突出 35城市中居榜首
· 乌鲁木齐建十五年免费特教体系
· 浙江公布首个“特教”五年规划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