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3基础教育版》由美国新媒体联盟、学校网络联合会和国际教育技术联合会合作完成并正式发布。2013年地平线报告显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挑战反映了今后5年新技术对教学方式的影响。为此,本报组织文章进行解读,以期有助于国内及时了解国际范围内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编者
案例1:云计算——“班级连接”的云端环境。美国纽约布法罗公立学校正在使用名为“班级连接”(ClassLink)的云端环境。学生、家长和教师可以在任何地方或通过任何设备访问共享的桌面。
案例2:移动学习——讲故事。澳大利亚灵伍德北部小学参加了“史诗城堡挑战”。他们使用一个基于名为“iOS”的操作系统的移动设备应用程序,基于史诗城堡情境,师生合作创作数字故事。
案例3:学习分析——“学习催化剂”。“学习催化剂”是哈佛大学教授开发的一种基于云技术的学习分析评估系统,最近被培生公司收购。它可以让教师向学生提出开放式的、具有批判思维的问题,并能实时接收反馈信息。
案例4:开放内容——学习纽约历史。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一所中学的八年级学生,利用“学习纽约”(Learn NC)项目网站中提供的一系列原始资料、文献和多媒体,重新搜索与研究纽约的历史面貌。
案例5:打印——小行星。在上海协和国际学校,使用三维技术的学生从美国航天局免费提供的黎明号使命中扫描了小行星灶神星的图像。学生们创造了他们自己的微缩模型,并通过动手实践来探索小行星。
案例6:虚拟和远程实验室——“共享实验室”。“共享实验室”是澳大利亚国家层面支持的分享远程实验室的国内网络,可以让学生远程操控实验备,开展实验。
走进未来五年基础教育的六项重大技术
尽管教育实践会受到不同区域特定条件的制约,但推动基础教育变革仍然可以找到许多共同的突破口。正基于此,美国今年如期发布《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3基础教育版》(The NMC Horizon
Report:2013 K-12 Edition,以下简称2013地平线报告)。报告汇集18个国家55名技术专家的智慧,共同探讨新兴信息技术对基础教育阶段教学、学习及创造性探究的潜在影响和实践应用。
2013地平线报告显示,未来5年将有6项技术进入基础教育阶段各级学校的教学、学习和创造性探究的主流应用,大致需要3个阶段,分别为近期、中期和远期。其中,近期发展是指12个月内进入学校的主流应用;中期发展在2到3年内;远期发展则在4到5年内。上述进程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在近期发展阶段,云计算和移动学习这两种既有联系又各具特色的技术将进入主流应用。学生越来越期望可以借助云端服务和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云计算将会改变互联网用户对计算和通讯、数据存储和获取以及合作学习的认知方式。如今,许多学生都能够获取基于云的应用程序和服务,还有更多学校正在采用云端工具辅助教学。目前一些学校正在把他们的重要基础业务,例如电子邮件和备份,外包给云供应商。像谷歌名为“Chromebooks”的新兴设备等将操控功能明确定位于云端,并且以合理的价格进入市场,使之成为“一对一”学习的可行选择。这些进展十分有助于全球基础教育学校采纳云计算方法。
移动学习正在成为基础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群体越来越普遍地持有和使用便携电子设备。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由于屏幕可触且易于使用,即使幼儿也能轻松地用来互动交流。移动设备依托互联网,使得不受时空限制的开放性学习、合作和高效工作成为可能。最近几年,学校采取了“一对一”和“自带设备”(BYOD)的管理策略,以充分利用学生家庭拥有的移动设备。许多教育公司和网站开始为移动设备制作相应的学习程序、平台和课程。此外,学校也在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项目教授学生开发和编写移动应用程序。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