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校园里,一批年轻活跃的辅导员是距离学生最近的人。他们每天和同学们一道迎接太阳的升起,一同在知识的大海中畅游。他们肩负重任,不仅承接着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也尽心尽力地帮助学生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他们最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也最容易和大学生沟通思想,他们是大学生最知心的朋友。
教育部今年的教师节表彰活动,首次新增了“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这样一个荣誉称号,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视和肯定。
在第23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特意刊登4位获奖者的报道,以献给在一线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高校辅导员,同时也真诚地希望广大的辅导员能够关心我们这个园地——《校园周刊》。
——编者
一间宿舍里,一个身高将近1米8的大学新生站在地上,看着年近半百的妈妈爬到上铺给他挂上蚊帐,铺好被褥;电话里,一名女大学生正在和父母讨价还价想买一部新款手机,理由是要在同学中最早用上这个功能最新的手机;为了评上奖学金,一名学生晚上11点给自己的班主任打电话,诉说竞争者的种种“劣迹”……
这些发生在大学校园里的镜头,让人们对大学生的评价越来越“不客气”:责任感越来越差,自我感觉却越来越好;依赖感极强,做起事来却好高骛远;理想缺失,过多追求物质享受……
但是,那些每天接触学生的辅导员,却认为这些评价带有一叶障目式的偏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