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末,当历史老人把悠悠百年间人类取得的功绩细细筛分、一一收录下来的时候,有一项“教育史上的伟大奇迹”,也被载人史册:占世界1/5人口的中国,到2000年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以下简称“两基”)。
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最大面积的教育普及。“两基”目标的实现,让我国的基础教育一步跨人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
然而,我们并没有因此而稍稍放慢前进的脚步。到2002年年底,虽然全国已有91.8%的人口地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青壮年文盲率降低到5%以下,但由于区域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西部地区“两基”人口覆盖率只有77%,仍有410个县级行政单位尚未实现“两基”。
经过世纪之交的历史性跨越,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教育,新一届政府站在崭新的起点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出发,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以飞度关山的气魄,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到2007年。西部地区整体实现“两基”,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能上学读书,完成义务教育。
一场声势浩大的攻坚战,在中国西部摆开战场。一年多来,在陕甘宁、在云贵川、在八桂大地、在青藏高原……一座座崭新的校舍拔地而起,一套套卫星接收设备运进校园。通过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协同作战,西部1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两基”攻坚喜获阶段性成果,有了实质性进展。
西部地区实现“两基”。本届政府的重大目标
我国贫困人口有近一半在西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一半多在西部,西部地区实现。两基”的困难,牵动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心。
2003年9月19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神情凝重地讲述了他在农村考察时看到的、放心不下的“三件小事”;吕粱山区一所小学在简陋的窑洞里上课的情形,甘肃靖远一位双目失明的农妇希望孩子能上学的哭求,陕西秦岭水灾后佛坪县唯一幸存的学校里孩子们读书的身影。
“三件小事”深深打动了在座的省长、部长们的心。他们明白,解决这样的“小事”,其实就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长冶久安的大事。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第一次公开提出,把实现西部“两基”当作“攻坚战”来打的计划。省长、部长们决心按照总理的要求,像当年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一样,众志成城,再打一场教育扶贫攻坚战。
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被确立为“本届政府的重大目标”。
这是一场国务院统一指挥、多部门横向联合的攻坚战。2003年12月30日,《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审议通过。2004年2月26日,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攻坚计划正式实施。国务委员陈至立担任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领导小组组长、教育部部长周济、国务院副秘书长陈进玉任副组长,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科技部、西部开发办、扶贫办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陈至立在会上作了战前总动员:“……如果政府不能保证西部地区孩子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就没有履行好应尽的职责,就会愧对历史和人民的重托。”她要求:“实现西部地区‘两基’的总体目标,不仅需要将攻坚任务分解到地方各级政府,还要实行倒计时,按年度进行任务分解。要通过强烈的责任意识。动员有关部门和地区,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下决心打赢这场攻坚战。”周济要求教育部门振奋精神,精心谋划,真抓实干,全力以赴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这是一场层层抓落实,省市县纵向衔接的攻坚战。2004年7月5日,一场特殊的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教育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分别与西部1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郑重签署了“两基”攻坚计划责任书,省长们立下“军令状”。接下来,各级政府层层签订责任书,攻坚县实行政府一把手负责制。陕西省要求教育行政部门的每一位领导负责几个项目县,连抓4年,对象不变,责任不变,工作成效纳入年度政绩考核。
基础教育不单是教育的基础,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西部,省长们亲自挂帅领兵,举全省财力物力奋战“两基”,形成了攻坚的强大合力。过去“抓经济立竿见影,抓教育难见政绩”的观念,正在“两基”攻坚进程中悄然转变,许多西部省长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省长”。
链接:
从2004年到2007年,4年时间里使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410个县级单位,除个别困难县实现“普六”外,其他县级单位都要通过国家的“两基”验收,从而使西部地区整体实现“两基”,提高西部地区整体受教育水平,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本届政府任期内的一项重要工作。 >>>全文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8日闭幕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表示,教育部门将确保民族地区按期实现“两基”目标,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 >>>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