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部署,新课程实验于2001年秋季在全国38个地区正式启动。参加此次实验的小学3300余所,学生约27万人;初中校400余所,学生约11万人。临近期末,记者在实验区走访,调查了解新课程的实验情况,亲身感受了新课程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的深刻变化。
虽是隆冬腊月,所到之处却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广大教师以满腔的热情投身于课程改革之中。新课程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他们说,新课程似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课堂,使沉闷的课堂充满了活力。尽管课程改革刚刚起步,还处于探索实验阶段,但已经取得了初步喜人的成效。教研人员、教师的教育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新课程的理念正在广为传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明显的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始发生变化,课堂开始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许多地方都把课程改革作为政府行为,并把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各实验区都成立了实验领导小组和实验工作指导小组,有力地组织和协调了各方面的力量以支持课程改革实验,建立了较完善的各级工作机构以解决经费、办学条件和师资配备等问题,为学校开展课程实验提供保障和指导。一些省市主管领导亲自深入学校、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共商课改大计。他们说:“课改,不光是教育部门的事,也是我们党委和政府的大事,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事。”
为帮助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实验区全面系统地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工作,坚持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尤其重视发挥教师在课改实验中的关键作用。湖北武汉市武昌区本着“全员培训、全程培训、合格上岗”的原则,扎扎实实开展了三级培训,使实验教师普遍接受了一次“洗脑”和“充电”,为新课程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青海湟中县、宁夏灵武县、贵州贵定县等边远地区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筹集资金开展培训,教师们从十里八乡赶到县城听专家讲座,许多实验区政府领导、甚至家长也参加了培训。在传统培训方式的基础上,一些实验区还积极探索利用卫星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开展培训。课改培训在教师群体中掀起了一场“头脑风暴”,在新旧观念的碰撞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实验区在强化教师培训的同时,还面向社会广泛开展课程改革宣传,使课程改革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新课程实验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天津大港实验区借助各种手段与媒体,广泛宣传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黑龙江省大庆市等实验区在当地电视台开辟课改专题节目。山东高密市实验区建立了课改网站,武汉武昌区政府召开大规模的动员大会,河南郑州金水区实验学校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联系卡》及时与家长联系与沟通。广西玉林市实验区举办家长学校,请课程专家与家长座谈,解答家长的疑虑。现在,课程改革在实验区已经成为社会和家长关注的热门话题。在学校的大力宣传下,广大家长进一步了解、理解了新课程,他们从孩子的学习热情、精神状态和学习成效,亲身感受了新课程的魅力,更加自觉地关心和支持课程改革。
新课程无论从教育观念到内容、方法,对每一个人都是全新的,不可能有现成的模式。各地在实验中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积极探索,摸索经验。教研人员、科研人员、专家等汇成一股巨大的合力,深入到乡村、学校。教师与专家共同听课、评课,现场分析教材,谈教学感受,人人都是课程改革的参与者、研究者。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组织大学教师和教研员赴实验区调研、听课、讲学。课程标准组专家、教材编写人员亲自到学校介绍新课程,教研人员以新的姿态站在课改前沿,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正在发生着变化。教育科研活动更加活跃,许多学校以科研推动课改,将教师们在实验中的遇到的困惑、疑难问题列为课题进行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突破口,带动了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课程改革如同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教师,他们主动地学习、思考、研究,大胆地探索、创新,敢于向传统、向自我、向教材挑战。非实验年级和非实验学校的教师也被这种热情所感染,纷纷要求参与课改。许多实验区从长远的发展考虑课程改革工作,注重对非实验区域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天津大港区在全区小学全面开展实验的基础上,又在12所学校建立了实验基地,在每所学校建立了样板班,同时提出全面实验、分层推进、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整体提高的工作策略。江苏无锡市惠山区既培训实验学校教师,也培训非实验学校教师,在区域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课程改革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