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将尊重理念融入基础道德教育
2002-10-10    张倩

字体大小:

  7年前,北京东城区教学科研中心在本区14所中学中,以初中年级一个班为试点,实施“尊重·基础道德教育”课题。次年2月新学期开始,5中、27中、74中、163中等校在部分年级中推广尊重教育……

  “尊重·基础道德”教育体系,从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知识、尊重自然5个维度为整个尊重教育实施的切入点;旨在从道德的基础性方面探讨德育的实效性。该课题现已被中国教育学会立项为“十五”科研规划课题。

  近日,全国基础道德教育学术研讨与现场观摩会将在京召开,随着“尊重”从北京推向全国,“尊重”教育的舞台也将愈演愈大。

  ■迟到罚歌尊重学生自我教育

  凡是接近过北京五中“高二·七班”的人,都知道他们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班规”——“迟到罚歌制”,即凡是早晨到班迟到的同学,中午饭后大预备时,要给全班同学唱一支歌……而你能想象得到吗?在这里,这种“惩罚”竟被同学们快乐地称为“欢乐惩罚十分钟”……

  原来,“制裁”迟到一直是班里的一道难题,由于该班规定的班级到校时间要比学校要求的早五分钟,所以时常会有些同学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晚到个一两分钟。为此,罚“跑圈儿”、罚“做值日”……用班长陈楠的话说,所有的“损招儿”都用过了,就是不见成效。

  这时,班长提出了能不能用“罚歌”来替代其他。

  当许多人都为之迷惑不解时,班主任陈颖却为之一动:因为她的心是和学生相通的。

  毕业5年来,她一直在五中参与“尊重教育”的课题研究,在这里,她学会了最基本的一条:一个成功的教师或班主任,最忌讳的就是固守着自己那从讲台到黑板之间的窄窄“领地”,而是要来到学生当中,学会用他们的方式进行思考,而这不等同于简单地“混迹于”学生之中,光在形式上和他们“打成一片”。

  “有谁能知道一个市重点的高中学生压力有多大?有谁能知道每天超负荷的学习带给他们的是怎样的心理感受?他们的天空是没有亮色的,是晦暗的;他们的呼吸是沉重的、不舒缓的,如果再用‘重罚’来惩治他们的迟到行为,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而班长提出用唱歌来替代惩罚,正是代表了同学们渴求快乐的心声,我没有理由不拥护。”

  果然,这项倡议以全班集体首肯的方式通过了。谁知,当第二天真的有4位同学迟到时,他们却怎么也不肯唱了。面对这尴尬的场面,一向和蔼的陈颖火了;她告诉大家这不是唱不唱歌的问题,而是事关“诚信”——既然是头天全班集体讨论通过的“班规”,大家就应该为自己的承诺负责。

  后来,不仅那4名同学唱了,班里所有迟到过的同学“无一漏网”。时至今日,唱歌已是班里每天中午不可或缺的娱乐节目,同学们不仅靠它活跃了气氛,还渐渐锻炼了自己的勇气,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

  以后,这条“惩罚”措施又有多班效仿。

  ■慰问校友 教会学生体验生命

  如果说重点中学在“尊重教育”实施过程中,遇到过此类问题的话,那么非重点中学,又将面临其他“难题”。

  85中在几年前还是东城区有名的“落后校”,其标志之一就是每年都要向“工读”学校输送十几名学生。据不完全统计,从1994年至1999年,85中前后就有60名初中生在工读校就读过。由于“生源”比例过大,以至于85中不得不和工读校间达成一项“协议”:每年轮流派老师到工读校去任教带班……因而有人称之为“失败的教育”。

  是一送了之,还是想方设法教育好他们?这是摆在新任校长王丽梅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他们加入“尊重”教育课题后,不能不面对的一项课题。

  如果说5中等重点校面临的是先缓解学生互相攀比的升学压力,让他们从竞争的氛围中超脱出来的话,那么,85中所要做的,是首先让孩子们有自信、不自卑。

  很难想象,85中的尊重教育是先从“请”和“用双手递给学生作业本”等小事入手的。如果说以前还有人怀疑这些听腻了说教的孩子会“敬酒不吃吃罚酒”时,那么,“尊重”的结果令教师出乎意料:孩子们对老师的言行举止“受宠若惊”:一个孩子的日记开篇写道:“妈妈,你能想象吗?王老师今天是用双手将作业本递给我的……”

  应该说,孩子们的反应既出乎教师的意料,又引起了教育者的深思:这些在生活和学习上有这样或那样毛病的学生,本质上并没有多大问题。但是教育者却往往缺乏对他们的尊重,缺乏对其内心潜力的挖掘;如果能围绕着“尊重”做文章,改变过去空洞式说教和训斥,这些孩子被挖掘出来的潜力将不可小视。

  怎么样才能让这些孩子在逐渐拥有自尊的同时又学会尊重他人呢?学校决定从“体验式教育”入手。

  85中有这样一位老校友,他叫马之序,是85中62届毕业生。他走出校门不久,就得了强直性骨髓炎,从此瘫痪在床。他是孤儿,只有一个姐姐还在外地,于是住进了清河社会福利院,一住就是38年。他的手是僵直的,拿不住东西,他的胸部以下不能承受任何一点重压,包括被子,为了让他盖被子,只好做一个架子上面盖上被子,以解决取暖问题,保护皮肤免受感染。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对生活和生命充满了热爱。在北京申奥成功当晚,他用棍子制成的特殊的“笔”,躺在床上,靠镜子反光写下了讴歌祖国的诗篇《今夜无眠》。

  还有什么比这现成的“活教材”更能教育孩子应该“尊重他人,珍惜生命”呢?今年1月22日,在前来慰问马大哥的校友队伍中,一贯由优秀学生组成的慰问团成分发生了变化,很多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学生也被带到了病床前。当他们听到马大哥费劲地朗诵自己的诗作时,都默默地流下了眼泪。过后,许多同学感慨地说:“马大哥身患残疾都能如此拼搏,何况我们这些健全人呢!”

  几年过去了。从2000年开始,85中学再没有一名学生被送至工读学校读书。而从这一年开始,每年参加统考进入市重点高中就读的人数都在增加,仅以考入二中的学生为例,2000年有2人,2001年有3人,2002年达11人。

  ■鼓励质疑 倡导学生多元思维

  除了注重人品、人格的培养外,在知识的获取上,“尊重教育”也注重孩子学习自主性的培养。傅继军是东城区大甜水井小学的一名普通老师。走上教育岗位近十载,他的“心路历程”也经历了热望与追求、迷惘与消沉、自省与反思以及振作与奋起的几个过程。而促使他产生转变的契机是什么?就是“尊重”课题的介入;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参与尊重课题研究的过程,其实就是净化心灵的过程”,因为它“给了我看问题尊重的眼光”。

  傅继军的“尊重”目光主要聚焦在课堂教学上。而其具体体现,是选择“疑”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尊重学生多元化理解。为什么?因为傅继军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在傅继军的语文课上,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那天他让学生们预习第19课《海滨仲夏夜》,他先要求同学朗读课文。读着,读着,班里的中队长把手举了起来。傅继军走过去问他:“怎么了?”他一脸严肃地说:“老师,我觉得第二自然段写得有问题,傍晚怎么会出现启明星呢?”当时,傅老师就怔住了,这篇课文可是出自大作家峻青的手笔,也是语文课本里的传统篇目,他当学生的时候就学过,从没想到过会有问题。傅老师定了定神说:“穆晨晨同学发现了一个问题,特别好,说明他是在用心地读书。咱们一起来查找资料,帮助他解决、证实这个问题,你们说好不好?”学生的兴致很高,第二天一早带来了很多资料,穆晨晨捧着《少年科学大观》这本书说:“傍晚出现在西方天空的应该叫‘长庚星’,日出前出现在东方天空的才叫‘启明星’。虽然这两颗星都指的是金星,但由于出现时间不同,所以说法也不同。”事后,傅老师就想起了他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有一次,老师让用“沿”这个字组词,他厌倦了老师上课讲的那几个现成的词,于是他查字典组了“沿革”(事物发展变化的历程)这个词。老师判作业的时候,打了一个大大的叉子,还说:“‘严格’怎么能这么写呢?”边说还边在他的本上写了一个很大的“严格”。两相对比,他就想:为什么这些孩子敢于对常人看来是绝对权威的语文课本说“不”?或许是他的宽容给他们创设了质疑的空间。这种宽容的来源在哪里?答案只有一个“尊重”。

  是“尊重”教会了傅继军如何思索,如何面对,而它的直接受益者,就是他的学生们。

  全国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陶西平称:

  “尊重课题”是改进基础道德教育的成功尝试

  东城区的中小学在区委和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区范围内,以尊重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又以点滴的情感态度与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切入点推动尊重教育的开展,这是近年来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首先,这次尝试把学校德育的基础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起来了。

  其次,这次尝试把德育过程中认识水平的提高、情感态度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结合起来了。

  再次,这次尝试把德育策略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切入点结合起来了。

  第四,这次尝试的更可贵之处在于把德育的关键放在了师德、校风与形成学校特色的紧密结合上来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山东成立青少年道德建设基地
· 郴州十万中小学生寒假参与公民道德建设
· 体验代替说教 道德课探索新方法
· 德育纳入宁波毕业升学考试
· 专家剖析什么让美德流失
· “三礼”教育进课堂 学生为家长梳头洗脚
· 中国首家青少年道德银行生意火爆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