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暑假生活网上过?关注中小学生网络“新社交”
2011-08-01    解放日报

字体大小:

  “网上种种菜、养养宠物,再织织‘围脖’,这就是暑假生活了吗?”暑假过半,初中生小乐的母亲陈女士在育儿论坛上诉说烦心事,引来许多家长的共鸣。“孩子整日对着电脑,就好像在网上‘过日脚’。”

  陈女士原本担心儿子在家会很闷,特意给他买了很多卡通片碟片、零食放在家里,可是下班回家后却发现,这些都原封不动地放在桌子上,儿子的眼睛一直盯着电脑屏幕。凑近一看,是色彩很鲜艳的网站画面。小乐开心地向母亲展示着自己的“胜利成果”:“我在种菜,还养了很多花,你看,这是我刚领养的小鸭子……”

  陈女士这才发现,一个月来,儿子在某个儿童社交网站开辟了一块“小庄园”,有自己的小屋,有花有草,还能钓鱼、养家禽,“没钱的时候,我就靠虚拟成勇士等各种身份打工挣钱。”孩子告诉她,班上很多同学都在网站上建了自己的“庄园”,彼此会互相“串门”,每天在上面呆两三个小时以上。

  晚饭后,小乐又钻进房间拾掇他的“庄园”了。电话铃响,小乐在房间里嚷着:“你们别接,是同学打来和我商讨事情的。”他和同学兴奋地聊了几分钟,陈女士却发现,自己一句也听不懂。“全是‘精灵’、‘变异’等话语,还说什么要集体去完成一项拯救任务……”让陈女士又好气又好笑的是,儿子还申请了一个微博账号,时不时还会“织围脖”。“大人刷微博是为了了解新鲜资讯,而小朋友则是为了看看每天的粉丝数有没有增加,不停地转发和评论,还能赢取微博勋章。”

  看到孩子整日泡在网上,跟大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少,陈女士很生气,并勒令孩子以后白天都不许上网。小乐却很委屈:又不是没日没夜地玩网络游戏,而且这样的新玩法很有趣,为什么就不能玩呢?

  小乐所上的网站,正是时下最为流行的社交网站。据统计,国内某个大型儿童社交网站,其注册用户已经达到5000万人,相当于占了中国儿童数量的1/4。不少中小学生还拥有开心网、人人网等不同的社交网站账号。某网站曾对2000名8岁至16岁的青少年使用社交网站情况做了调查,结果显示:四成左右的青少年在不同社交网站上拥有账户,其中一半人几乎每天登录。

  2009年上海市年度教育新闻人物、“番茄妈妈”许铭说,对于“90后”、“00后”这些孩子来说,网络是他们与同龄人交流的一种生活方式,而社交网站就像之前的QQ、MSN等即时沟通工具,成为了孩子们交流的新载体。“如果哪个孩子不玩社交网站,他可能要被同学嘲笑‘OUT’(过时)了。”

  对此,有家长总结说: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玩法,“80后”一代玩弄堂游戏,丢沙包、跳皮筋,“90后”做“沙发土豆”,可以没日没夜看电视,而“00后”的爱好就是泡社交网站,打造自己的网络社区。

  不少家长担心:18岁以下的青少年,大部分心智尚未成熟,自控能力较差,对社交网站这一新鲜事物是否会沉迷?社交网站会不会成为另一种网瘾?家长又该如何与孩子沟通与相处?对于中小学生网络“新社交”现象,您有何看法和建议,可发送邮件至kjb@jfdaily.com,发表您的观点。

  记者  彭薇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补课如何不再成为暑假生活第一选择?
· 旅游“充电”体验……中高考后暑假要过得有意义
· 不同的压力 相同的沉重:城乡孩子暑期生活扫描
· 专家:让城里孩子"暑期下乡" 体验新生活
· 留守儿童的别样暑假生活
· 六成多孩子长假“以学为主”
· 未成年人社交:QQ聊天仍是最重要方式
· 孩子们在网上:对网络社交依赖忧喜并存
· 未成年人网络社交化成趋势 多数家长称弊大于利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