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民办教育 > 民教新闻
民办高校招生巧布七陷阱
2002-07-31    记者 李海清

字体大小:

  数字背景

  ●在今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首次提交审议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草案明确提出,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据统计,截至2000年,中国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有1280所,注册学生达98.17万人。民办高校成为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选择。

  ●官方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高考考生的录取比率是52%,而这个数字在1981年是2.4%。

  ●据悉,今年全国392所高校在北京市计划招生为49616人,实际报名为71808人,北京将有两万多名落榜生成为民办高校的招生对象。

  7月27日,距离北京市高考录取分数线划定刚过3天,北京市民办高校招生咨询会就迫不及待地在地坛公园召开。记者在现场发现,一些高校在招生咨询现场并没有实事求是地公布校况,而是巧妙地为考生和家长布下了自投罗网的陷阱。但是,许多家长却看不到这些,盲目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赶紧找个落脚点。

  为此,一些不愿公开身份的教育界人士呼吁,如果孩子的实力与兴趣达不到一定标准,被迫读“民办”无疑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陷阱一:本科增多,高校拔苗助长

  与往年民办高校大多以自考大专为主有很大不同,今年相当一部分学校以高中起点的本科自考班为主。记者发现,一些院校不惜请出在校生做“托儿”,当被家长问及还差几门就可以拿到文凭时,他们却含糊其辞,以“差不多了”做答。几位结伴而来的家长坦诚地告诉记者,他们的孩子本来基础知识就差、学习兴趣又不浓、学习精神不积极,即便是花上4年,也很难念到一个实实在在的本科,如果能念上一个不错的高职,就已经心满意足了。这几位家长认为,许多学校的咨询老师不是先客观地帮助家长和考生认真分析实力,而是过分地鼓励自学成才,这对于那些不了解孩子的实力、过度自信的家长而言,无疑是个陷阱。


  陷阱二:没有分层测试影响教育效果

  据记者观察,一些新院校简直是在“捞”学生,而不是在招学生。厚达1米的招生资料堆成一大摞,见人就往手中塞,像街头小广告一样毫无目标地随意发放。这些院校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没有最低分数线,大门敞开,中专、中技、高中生只要报名、交学费,就可以得到录取通知书。经了解,其中很少有学校在考生录取完毕先进行摸底考试,以便分班教授,以此避免考生层次差异大。有民办高校的教师告诉记者,现在的独生子女落榜生源每况愈下,他们的学习兴趣还不及小学生的一半,从头培养学习兴趣真比登天还难。


  陷阱三:缺少特色长线专业,盲目与公立院校接轨。

  据记者观察,许多民办高校在向考生和家长推荐专业时,都是拿2008年奥运会和WTO做背景,推出英语、计算机、商务管理等众多公立院校的热门专业。相比之下,还是少数老牌的民办高校对学生更负责任些。他们建议家长不能盲从,在报这些专业之前,一定要看一看学生本人的实力和兴趣,如若是英语和数学基础比较差,总分与北京市高考最低录取分数线相差50分以上,还是好好考虑复读或者其他渠道,这样既是对学生本人的发展有利,也是对更多的学生有利,少了厌学和学习跟不上的学生,老师反而能更顺利地组织教学,以此保证大家尽早通过各科考试。


  陷阱四:一味强调文凭等值,忽视通报最新考试信息

  记者注意到,北京市考试院自学考试办公室7月下旬就通报了相关考试新信息,尤受瞩目的就是中国人民大学将会计、工商管理、财经、统计学、新闻学、档案学、行政管理和经济学等8个本科专业申请学位抬高了门槛,除了对这些科目从60分提高至65分以外,还将申请学位的外语要求限定于通过自学考试本科外语课程考试这个惟一的渠道。但是记者在现场却几乎没有见到旧招生简章的补充说明。与之相反,他们倒是拿出国家的相关文件证明高自考文凭与全日制高校“等值”,以及高自考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通行的证据。


  陷阱五:不谈考试通过率

  众所周知,高自考是一个宽进严出的特殊考试。对于民办高校而言,通过率是一个十分敏感的数字。但是,令许多家长遗憾的是许多院校并没有提供准确的数字,这令现场咨询的家长和考生有一些不踏实。只有少数院校在招生简章上很不起眼的地方含糊地标注一个十几年的综合统计数字,三两句话一带而过。据可靠消息,某些信誉好的老牌院校成立10余年以来,只是有不到2000人拿到高自考大专以上文凭。而一些新院校由于老师指导的方向不利和学生实力不足等诸多原因,第一学期一个班通过2门以上的不足三分之一。


  陷阱六:重点介绍外聘的名校老师,不谈本校老师的流动率

  在咨询现场,记者注意到外聘的名校教授成为了各所民办高校都在扛的“大旗”。相比之下,对本校的固定教员反而避而少谈。而据某些民办院校学生反映,他们的老师基本上是一年一聘,很少有学识渊博、年富力强的老师长期受聘。所以班主任也是一两年一换,学生在校难有一种稳定的环境。
  

  陷阱七:空设就业形势

  记者注意到,一些民办高校号准家长的脉搏,于是纷纷轻诺给他们一个美好的就业前景。特别是有的院校在招生简章里面就写明毕业生优先分配到协作学校办学的名企或者所属的大集团,让家长及早地做一个黄粱美梦。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民办高校:车站“截生”大战的背后
· 上海高校招生报名将启动
· 别让无序竞争毁了民办高校
· 北京:民办中小学打春季招生牌
· 民办校长呼吁规范招生
· 民办初中:证书成入学敲门砖?
· 教育部:加强民办高教机构招生工作管理
· 杭州民办初中招生热悄然降温
· 招生咨询场面冷清 民办学校僧多粥少
· 民办学校违约 落榜学生维权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