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以介绍时尚新职业为特点的中央电视台《选择》栏目,最近一期却选了个“古老”的职业做话题——校长,这是源于近期被众多媒体争相报道的清华校长职业化研修班提出的“职业校长”概念。在节目录制过程中,这个概念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职业校长”的提法是否有泛化之嫌?校长都应具备哪些素质?校长培训应包括哪些内容?……
清华校长职业化研修中心主任王继华是第一个提出“校长职业化”概念的。2001年11月5日,该中心第一期培训班开办,计划招收40人,却有600多人报名。吸引着大家的,就是“职业校长”概念。王继华认为,传统的校长是一种职务,对行政负责,是权力型校长;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校长是受聘于教育服务市场的职业,按聘约规定的职岗要求凭自身能力履行管理、经营学校的责任,对教育服务质量负责,是能力型校长。职业校长要具备“3A能力”,即“战略思考与规划能力”、“资源整合与运作能力”和“动态管理与组织能力”。
北京通州区潞河中学校长张世义认为,校长应该是一所学校的首席教师,对校长的要求更多应是学科领域的。多少有些出乎人的意料,投资建设了6所大、中、小学的中锐集团董事长钱建镕先生表示赞同这一观点,并且强调:其属下各学校招聘校长的第一个条件,是要热爱教育事业和学生,懂得教育规律,具有多年从教工作经验。没当过教师的人,即使具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也只能当副校长。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副院长、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褚宏启则认为,提校长职业化,有概念泛化的倾向。他认为,一个校长的成长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且漫长的过程,并非一两个短期培训就能解决的。
按照传统,一个校长的成长需要十几年的时间,校长培训目标也分成若干个阶段:合格校长、优秀校长、专家型校长,每个阶段的培训时间和方法不尽相同。校长能否速成?在场的很多人都给出了否定的答案。王继华主任也承认,清华校长职业化研修班,主要针对的是那些有教育管理经历的人。
也有一些人积极地肯定“职业校长”的意义。湖南28中校长卜茂荣是湖南省第一个通过社会招聘走上校长岗位的,他认为,清华研修班将在教育领域引发一场革命性变化。此前,清华大学胡东成副校长也曾说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在办学的过程中,校长要考虑成本投入和效益产出,善于通过各种渠道筹措经费。所以要研究教育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点。”
有专家认为,目前社会上对教育的属性一直有争论,在现有的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入体制下,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校长基本上还是以行政任免为主,校长对人事、分配以及经费筹措和使用的处置权很有限,缺乏“职业校长”生长的土壤。而且,无论中外,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好校长的最高境界仍是教育家,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这与职业经理人的衡量标准有着极大的不同。但在中国加入WTO、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让校长把教育问题放到经济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学习一些经营管理知识,无论对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的校长,无疑都会有所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