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专题 > 清华百年校庆 > 清华体育
马约翰杯比赛介绍
2011-04-14    清华大学

字体大小:

  “马约翰杯”,以曾给清华大学体育文化做出重大贡献的马约翰教授命名,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成为清华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华大学的校园群众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程的延伸,是多年积淀的优良体育传统的显现。它面向全体学生,塑造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受益,是学校体育的精髓。“马约翰杯”学生运动会的赛制就是在此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学生的现状而形成的思路,目的是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去,在比赛中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包括对胜负的承受力,对集体荣誉的崇尚和尊重,对团队力量的体验及意志方面的锤炼等等。这对吸纳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身心健康的促进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力求使“马约翰杯”给学生带来终身难忘的回忆。

  “马约翰杯”的现行赛制是从97—98学年度开始的,最初只有群体项目、越野赛和田径三个大项,98—99学年度纳入了十四个大项; 99—00学年度纳入了二十四个运动项目和三个表演项目……短短的几年,“马约翰杯”便闻名遐尔,为清华人所瞩目,因为她能够显示出清华精神。现在,竞赛机制已经成熟,四十二个运动项目,几乎容纳了校园内能够开展的,有群众基础的所有运动项目。这对学生来说,无论你有那种体育爱好、那种体育特长,都将有用 “武”之地,都能以“武”会友,都能一展青春年华时笑傲赛场的风采。对各院、系来说,组织、动员、宣传、后勤等各项工作环环相扣,丝毫不能松懈,这对学生干部的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是学生干部勇于挑起重担,勇于直面困难,凭借努力,精心组织,取得成功的实实在在的锻炼和提高。夺取“马约翰杯”不仅仅是一个清华体育方面的最高荣誉,而且也是对一个院、系学生工作水平、凝聚力、甚至是院系综合实力的全面衡量。

  清华大学各项事业蓬蓬勃勃、蒸蒸日上。我们就是要把学校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各院、系大发展的气势显现于“更快、更高、更强”之中,人人都要有积极进取、奋勇争先的理念和行动。让全体学生通过“马约翰杯”的比赛了解体育、参与体育、热爱体育、融入体育、享受体育。

  学校群体竞赛工作要以“马约翰杯”为龙头,以竞赛为主线,以单项体育协会和体育课所开设的项目为主要竞赛内容,并以包含新生运动会、马拉松越野赛和研究生运动会在内的设项原则为支撑,构成贯穿全年的竞赛体系。同时也试行把本院系的教职工及本院系毕业三年以上的校友容纳进“马约翰杯”的新体系,以拓展“马约翰杯”运动会的内涵,使“马约翰杯”运动会的关注面、支持面和参与面覆盖清华园并延伸至社会,使体育与健康成为所有清华人事业的支撑和交往的纽带之一。

  清华人历来崇尚体育,追求身心健康已成为“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人人体验、人人享受”的成才阶梯。今天的“马约翰杯”是新时期清华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清华人文与体育相契合的一大特色。“马约翰杯”会给每个清华学子留下永恒的烙印,"马约翰杯”情结将伴随清华人终生。

  近年来,随着“大清华”概念的提出,校方鼓励已毕业三年以上的校友、在校教职工人员积极参加到马杯竞赛中来,他们的加入是清华体育文化传统延续性和普及性的良好体现。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马约翰:中国第一位体育教授
· 马约翰:体育亦有名家
· 拼却一己身唤得国民醒——马约翰的传奇故事
· 马约翰——被称为“我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
· 马约翰全面而独到的体育理论
· 中国近代体育的先驱——马约翰
· 祝马约翰先生在清华服务五十年
· 系列专题:“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清华体育
· 清华体育:争取至少健康地为祖国工作五十年
· 老清华的体育精神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