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专题 > 清华百年校庆 > 清华体育
深入百年清华血脉的体育精神
2011-04-15    中国周刊

字体大小:

  当清华还是留美预备学校时,重视体育基于一个朴素要求:那些注定要留洋的年轻人应该有个强健的体魄。那个时代,中国人还被称为东亚病夫。

  清华并没有停留在此,而是将体育看做造就完整人格的一部分。近代著名教育家张伯苓曾说:“不懂体育的人,不应该当校长。”

  中国周刊记者  张卓 综合报道

  1935年,南开大学与清华大学举行的校际女子篮球比赛。

  1935年,北京,400米中栏冲线时的钱伟长。

  1947年4月27日,清华大学36周年校庆,学生们在打一种传统游戏——“驴球”。

  1953年,清华大学做广播体操的大学生。

  2004年8月15日上午,福州市琅岐经济区砚池湖畔,北大清华百年赛艇对抗赛第六届比赛在此举行。此项比赛已于2010年停办。

  1911年4月29日,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班在清华学堂开学,建校当年,清华着手成立体育协会和各种以西式体育训练为主的体育代表队,比如足球队、篮球队、棒球队、田径队、网球队。曾任清华副校长的周诒春说:“我清华历来之宗旨,凡可以造就一完全人格之教育,未尝不悉心尽力。今日之学生,宜着重德智体三育固矣。”

  “北大有胡适之,清华有体育馆”

  周诒春是“强迫运动”的发起者,即每星期一到星期五下午4时到5时,图书馆、宿舍、教室一律关门,全校每一个学生必须穿短衣到操场锻炼。

  1916年,周诒春谋划并动工兴建清华“四大建筑”:大礼堂、图书馆、科学馆和体育馆。三年后,体育馆落成,馆内有篮球场、手球场、80码悬空跑道,室内游泳池。体育馆是当时中国最现代化的体育馆,即使在美国也实属一流。旅美数学家陈省身曾回忆:“学生中有一个说法:北大有胡适之,清华有体育馆。”

  1916年的《清华周刊》记载了清华人对体育的重视。在这篇名为《学校体育之真精神》的文章开篇提到:国弱者何,民不强也。民胡为而不强,体育之未普……清华体育之盛,已执牛耳于华北。

  体育馆建成后,清华取消“强迫运动”,开始实施正规体育课教学。学校规定,学生体育不及格者不能毕业。著名学者吴宓、梁实秋分别因跳远、游泳不及格,经补考通过才得以毕业出洋。

  “把体育课列为必修课”使清华成为“中国最早设正规西式体育的学校”。而当时将体育列为全程教育内容的学校在全国可谓凤毛麟角,燕京大学于1934年赵占元应聘之后才开始确立大学一、二年级体育课为必修课的制度。

  除了校方组织,早期学生也自发组织体育社团,如1913年由高级班学生薛桂轮、郑重、乔万选、张宏祥等发起“武德会”,以“研究中国武术,强健身体为目的”;1916年中等科低年级学生发起“三育研究会”,以“联络感情,练习口才,锻炼身体为宗旨”。

  1920年,马约翰成为清华的体育部部长。在他的推动下,清华的体育气氛更加浓郁,在华北地区被誉为体育重镇。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外界评价清华有“三好”:校舍好、英文好、体育好。

  1925年,清华学校成立大学部。翌年,设立17个学系,体育学系为其中之一。也是在这一阶段,清华的教育重心从培养留学生到转变为为中国培养人才,学校的体育目标也相应调整,即:体育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比如奋斗到底不退缩;纯真的运动道德;为社会作贡献或牺牲;合作和帮助他人;永葆清华荣誉等——“体育”也正式成为清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清华体育:争取至少健康地为祖国工作五十年
· 老清华的体育精神
· 清华:体育学分不够没学位
· 业余赶专业的清华大学体育代表队
· 马约翰杯比赛介绍
· 拼却一己身唤得国民醒——马约翰的传奇故事
· 马约翰——被称为“我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
· 中国近代体育的先驱——马约翰
· 蒋南翔与清华体育教育
· 梁实秋险些不准出国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