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大学校长,同时又是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许智宏院士,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提问:“如何促进中科院和北京大学的合作?”的确,在“文革”之前,北大的很多教授同时又是中科院的研究室主任,北大的实验室自然也就成了中科院的实验室,但遗憾的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科研院所和大学间的距离反而越来越大了。
让中国校长们羡慕的是,规模很小的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却拥有40多个“国家级”的实验室,很多都是类似于中国科学院这样的科研机构建立的。并且据巴黎高师的校长于杰教授介绍,很多法国的科研机构都想把实验室设在大学里,甚至让大学校长们很难决定让谁进来,大学所拥有的优秀的人才,是这些科研机构蜂拥而至的真正原因。在这些实验室里,国家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和大学教师、学生们的良好合作,既促进了科研活动的开展,也使大学的交叉学科得到了发展。
英国牛津大学校长卢卡斯爵士,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科研院所与研究型大学相结合的重要性。卢卡斯说,随着科学的发展,许多科学研究需要团队合作,如人类基因排序研究,靠某一个个人或部门是很难完成的;同时,科学研究的成本会越来越大,比如物理研究中的粒子对撞机等大型设备,不可能每一个研究单位都能拥有,这也要求研究单位之间要密切合作。
而对我国而言,国家科研院所和大学的分离,还涉及到一个国家科研经费的分配和有效使用的问题。据统计,我国高校每年承担的国家科研项目和获得国家的科研成果奖,都占国家整个项目或科研成果的1/2以上,而所获得的科研经费却很不成比例。并且,随着国家部委所属高校的转制,原先由部委拨付给高校的科研经费,也随着这些高校的划归教育部而取消。尽管这些大学仍承担着原有的科研任务,尽管和一些部委的科研单位相比这些大学的科研实力要强得多,但由于已经分属不同的部门,科研经费的分配方式也就不同于以往了。
其实不仅是在自然科学领域,在社会科学研究上也同样存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问题。北京一位大学校长就认为,国家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在很多方面可以合作,没有必要各自形成一套独立的体系。
在此次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国外许多著名大学的校长都强调了教学和科研结合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像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还做出了大学教授在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也必须从事教学工作的硬性规定,连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例外。显然,科研和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同样适合于我国科研院所里离教学工作相对较远的研究人员。
我国的科研院所,什么时候也像法国那样“涌入”研究型大学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