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在房山某研究所工作的郑先生致电本报热线,他说,今年开始,教材不再是人教版一统天下,不同的学校可以选择不同的教材。可是他上初一的儿子在学习语文课本时发现,不同教材竟然有不同的说法。
本报记者程婕报道郑先生的儿子原来在东城某中学上学,用的是人教版教材,前两天转学到房山后,要求用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等三家单位联合编写的教材——北京、开明版。细心的孩子发现,两本书都有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但人教版说朱自清是江苏扬州人,北京、开明版则说是江苏东海人。孩子犯了糊涂,不知该信谁。
郑先生为了给孩子一个肯定的答案,问遍了周围同事。大家都说,也许这两个地方原本就是一个概念,只是叫法不同或者是地域包含关系。爱较真儿的郑先生半信半疑,翻出中国地图,找到江苏,仔细查看,才发现扬州和东海一个在南,一个在北,根本不可能“凑”到一块儿。听儿子说,这种选用相同文章,但具体细节却存在差异的地方还不止这一处。郑先生很害怕孩子受到误导,也担心孩子考试答卷时答错。
昨天下午,在东便门课本书店,记者找到了这两个版本的课本。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的第10页脚注里,朱自清是“江苏扬州人”,在北京、开明版的初中语文第一册的第2页清清楚楚标明朱自清是“江苏东海人”。更奇怪的是,由开明出版社出版、与北京、开明版教材配套的《初中语文教学参考书》第一册里,朱自清是“江苏扬州市人”。记者还发现另一个版本的教材里,没有收录朱自清的文章。
记者查阅大量资料后得知,朱自清祖籍浙江绍兴,出生在江苏东海,后全家随父亲迁至扬州,在此生活了13年,并写过一篇题为《我是扬州人》的散文。因此,一般认为朱自清是江苏扬州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一位编辑告诉记者,一般来说,教材里的资料都来自最权威的《辞海》,但像朱自清这样的名家的作品也许只在第一次选用时核对,以后再版或修订,都一直沿用最初的说法。
有关教育专家认为,我国中小学教材编写发行体制已经引入了竞争机制,只要通过了资格核准,有关教育机构和出版社都可以参与教材编写发行,导致现在的教材五花八门。各种教材选择和编写的内容可以不尽相同,但一些基本的事实应该口径统一,那些有争议的问题也可以告诉学生不同的观点,否则就可能给教师和学生带来误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