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尽管我们讨论的题目是“素质教育靠教师还是靠体制”,但绝大多数参与讨论的文章都没有把“教师”与“体制”简单地对立起来,本期刊发的这几篇稿件也不例外。比较典型的如首都师范大学附中李玉华的观点——体制是关键,但在体制没有产生重大改变之前,素质教育主要靠教师。
素质教育的确是一场“理智的革命”,它既要立足于中国的现实条件,又要着眼于与国际接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既要弄清楚“培养什么人”的目的问题,又要解决“怎么培养”的手段问题;既要通过教育体制创新解放被教育者,也要通过提高教育者素质来促进教育体制的创新。相信本期文章会对读者思考上述问题提供有益的启发。
中国教育亟待与国际接轨
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我们的教育制度应当培养出能够独立思考,进行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学习者。
我们的宗旨是让孩子参与和观察,落实到自己的推导和演绎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成为在智力、道德、体能、情商、财商上全面发展的新人,不再培养智力单项超过其它国家的畸形产品。
我认为,未来中国教育的宗旨,是本国的教育必须与国际教育体制接轨,这是没有讨论余地的。时至今日,如果还一味强调中国国情或特色,不能与时俱进,就会像当年伟人说的,被开除地球的球籍。我们面对的是世界范畴的教育市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必然规律。
■教育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
首先,教育思想需要进行重大改革。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我们的教育制度应当培养什么人?我认为,应当培养出那些能够独立思考,进行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学习者。面对图书馆和互联网上比起中国计划经济年代已经成百倍的信息和知识,他们承担自己独立游泳和筛选的责任;教育工作者没必要,没可能,也没资格去“传道、授业、解惑”。他们一定要学会和受教育者“共同学习”(co-learn)这个新概念。
其次,大学教育的校际分类,学科设置,有必要学习和研究那些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果断进行改变。同时,根据中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研究各种人才和人力资源的供求规律以及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结构,从而进行教育战略规划和预算规划。宗旨是,市场不需要的不培养,市场需要少的少培养,市场需要多的大量培养,这样才有可能让教育变成经济行为,对于市场潜力巨大的领域,甚至能得到大企业的项目赞助,成立基金会,有针对性地吸纳毕业生,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教育体制的变革。废除全国的统一高考,仅仅保留基准素质测试,如美国的SAT、GMAT等是各个院校自己命题的考试。录取分数线,国家仅仅提供指导意见,让学生和学校互动平衡。
第四,考试制度的改变,各个年龄段,各个方面,广泛推行独立创意、独立研究为导向的小论文、小项目测试,而依靠机械记忆、知识反馈的书面答卷考试坚决裁减到总测试量的30%以下。
■用国际标准塑造教师
为了保证上述改变的发生,当务之急是采用中外合作的方式重新构造师范教育体系,未来的教育工作者,需按照不同于现在的发达国家的师资标准培养造就。其实,标准是很明确的,就是按照一些国际性的教师组织中各国教师的通常行为准则从事教育活动。
教师的行为最高原则,是启发而不灌输,是管理而不管束,是激励而不包办。绝对不是授业、传道、解惑这些古代圣人的使命。好学生的行为则是:敢于思考,勇于挑战既定答案,全面的身心发展,助人为乐。绝对不是智力超群,孤僻自闭,人格冷酷,自私狭隘的人。
教材的重新编写是重要的保障手段,应当邀请国际教育专家参加编写审订。中华民族的优秀经典当然应当有,甚至比例在50%左右,但是作为WTO成员、联合国成员、世界强国的成员,世界共性的经典内容也要有50%。教学管理也需要本质性的改变,而不仅仅是后勤保障的服务心态调整。教务处、学生处、行政处的职能应当重新规范。教学研发处应当建立。最重要的还是“课程开发”这个国际上教育领域最热门的科目,我们整整落后了40年。课程的研发,最终应当落实到每天教学科目的编排和教学方法的应用上。比如,模拟教学:“如果你是市长、企业家,只有有限的资源,怎样完成目标?”而今天的多媒体时代,教师至少应当改变一板一笔三尺台的传统私塾方式,采用启发互动式教学。
■最好的教育是解放被教育者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博物馆,还是参与互动性社会活动,我们的宗旨是让孩子参与和观察,落实到自己的推导和演绎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成为在智力、道德、体能、情商、财商上全面发展的新人,不再培养智力单项超过其它国家的畸形产品。舆论导向上应当停止宣传鼓励那些单项性成功的孩子的做法,如“文革”时代的体育文艺保送生,今天的什么学科的奥林匹克神童等。
成年人是整个教育的支点。新的教育体制,对于政府职能、家长、教师,意味着从自己今天熟悉并认为理所当然的参照标准挣脱出来,认识到“理智教育革命”的成败,关系中国未来的兴旺强盛,还是亡国灭种。从自己做起。
其实,退一万步,只要我们放弃那种偏执的所谓“我明白这对你很苦但是为了你将来好”的集体无意识偏见,回到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足够了。我们的孩子,现在已经很少愿意和成年人沟通了。为什么?因为他们期待的是爱。没有得到,苦闷、烦躁、无奈,放弃责任,随波逐流。而真正的爱,是去解放他们,给他们思想呼吸和身体成长的自由空间,而您认为重要的,永远不要告诉他们,说对他们也重要;您喜欢的,也不要强迫他们去学习,您为他们好的,自己明白足以了,因为那不一定正确。
■杨小隆
回归教育的根本目的
要想离开社会原因来谈论教育改革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单纯依靠教师来搞改革,只能是费力不讨好。个别优秀教师只能是特例,不足为凭。
不去掉原因,结果将永远存在。素质教育的实现依赖于教育体制的变革,教育体制的变革依赖于社会体制的变革,这就是结论。
我没学过教育学,但总觉得我们的教育有点不大对劲。几年前在一次儿子所在学校召开的家长会上,在校长津津乐道于本校当年升学率、全区排名之余,我头一回听到了据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育的目的的表述:要使受教育者第一学会生存,第二学会学习,第三学会与他人合作,第四是什么记不清了。别人有什么感觉不知道,记得当时我真如醍醐灌顶。是啊,这难道不是对教育目的的最本质最精辟的概括吗?在急功近利、浮躁、矫情大行其道的今天,真是一次返璞归真!相形之下,我们的教育的现实呢?也可概括几条:学会做题;学会应付考试;学会精确地计算及格分数以取得毕业证。
这么说可能招致很多人尤其是教育界反对,他们的论据当然很充分:不能抹煞教育界的成绩;若干年来我们的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我们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教育功不可没;目前的教育体制虽然不是最好却肯定是最不坏的等等。这些也许都是事实,然而问题在于,这些事实果真能够证明我们的教育制度是合理的、成功的、不需要进行重大变革的吗?我认为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