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济南学区建团激活中小学教育
2002-11-04    朱丽亚

字体大小:

  曹国栋是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68中初三学生。该校新一期团校开班前,他写信给团校校长张海凤:“班里选举团校学员,我落选了。团员在班里威信很高,我很想进团校学习。我以前表现不太好,今后一定努力,希望能给我一个机会。”

  68中团校除了团情教育,每期都开设社会实践课,如组织学生去社区参观、体验盲童生活、听法制讲座等。每次团校开班,总有班主任老师问张海凤“能不能扩招”?而3年前,该团校却“并不红火”,原因是教学照本宣科,学生感到枯燥、单调。

  68中思想教育被激活得益于学区建团。张海凤说:“学校里的学生就是社区里的青少年。学区建团适应了时代要求,在传统单一的思想教育外,把中小学的围墙拆开,引导学生融入社区这个大课堂,让教育管理走向社区。”

  1998年,济南市市中区在全国率先推行学区九年一贯制,即1所中学与周围2至5所小学成立一个学区,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九年学业统一在学区内完成。到1998年底,市中区在11所中学、30多所小学成立11个学区,学区管委会、党总支也相继成立。

  邢瑞礼是14中校长、14中学区管委会主任。他告诉记者,建立学区的初衷是为了稳定生源,让中小学生就近入学,后来逐步发展到从中小学教育衔接、合作、科研方面打破以往中小学各自为阵、互不往来的局面,形成开发式、合作式的大教育格局。

  学区的建立和发展,让团市中区委的领导意识到“转变中小学团工作被动局面的机会来了”。团市中区委、区教委团委提出“团委建在学区上”的中小学共青团建设新模式,即学区团委通过学区团代会选举产生,学区团委书记、学区少先队总辅导员、学区管委会成员三位一体,是党员的列席学区党总支会议。

  团市中区委副书记刘天东说,目前,在个别地方,中小学共青团的政治思想教育与社会教育脱节,团的工作拘泥于传统教育方式,忽视团的工作向校外教育延伸,导致团的活动缺乏吸引力,学生的团员意识淡薄。中小学共青团工作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就必须走出传统教育模式下形成的一校一团的工作局限,立足学校、立足团内、面向社会。

  学区建团变学区内中、小学组织各自为政的状况为中小学团队组织紧密联系,优势互补,物力资源共享。以前,中小学团、队工作人手有限,尤其是小学大队辅导员一般都是由任课老师兼任,导致活动缺乏新意而且断断续续,学区建团实现了各校人力资源、智力资源共享。

  14中1999年10月就建起了有塑胶跑道的操场,而学区内的小学有的连普通操场都没有。学区建团后,小学生可以无偿使用14中的操场。整个学区的体育教师都汇合到一起,划分目标,分工合作,你带篮球队,我带田径队,学生选择体育锻炼项目和受老师指点的机会也增多了。

  育贤中学学区辖1所中学,3所小学。1998年5月,育贤中学团委书记、各小学大队辅导员、教工团支部书记决定办一份学区报,刊登学生习作、热点问题、学区最新动态、老师之间的学术交流等内容。

  目前,这份“实际上是一本64页的杂志”的学区报,三年级以上学生人手一份,低年级学生报纸发到班级,师生投稿非常踊跃。一名叫袁媛的小学生在学区报创刊号上发了篇文章,此后每期至少给学区报投稿两篇。升入初中后,袁媛获得很多作文比赛大奖。

  14中学区管委会主任邢瑞礼告诉记者,目前学区内中小学党务、行政、经费单列,只是从学术、教研上实现了融合。“下一步,有关部门将探索学区各校的实质性融合,比如以学区为单位搞人事制度改革,搞干部调整,学区内进行师资交流,这意味着学区建团将会有更大作为。”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的四大支柱
· 山东力争八年内普及高中教育
· 专家揭示造就“天才”儿童的新奥秘
· 西安城区中学明年全部开设性教育课
· 新教材拓宽性教育内容
· 中学生的电话粥在煲什么
· 发展高中教育 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
· 关注农村义务教育
· 40个孩子缘何“异口同声”
· 一初中生困惑:名校毕业=生命意义?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