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语言文字 > 语言文字动态
如何拯救汉字书写?从基础教育入手最可行
2010-11-22    光明日报

字体大小:

  

 

袁昕 绘

  开栏的话

  我们习惯于每天双手飞快地掠过键盘敲出一个个汉字。但有一天,我们却突然提笔忘字,突然发现手写出来的汉字竟然如此不中看。你可曾想过,这意味着什么?这些方块汉字代表着什么?难道在当今这样一个节奏越来越快的信息时代里,书写真的离我们很遥远了吗?汉字真的变得冰冷了吗?

  日前,光明网开展了一项关于手写汉字的网友调查,结果表明,汉字手写的现状不容乐观。不少人将其归咎于电脑、手机的广泛使用、学校书法教育的薄弱等等。但可能,引人思考的应该更多。

  汉字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与气质,它是五千年中华文明最直接的传承者。手写汉字,就个体而言,更是直接体现着个人的才情性格、传递着个人的思想情感,使他人读后如见其人,心生温暖。

  以光明网的调查为出发点,本报今起开设“从手写汉字看文化传承系列报道”,我们将通过访谈、点评、深度解析等方式,邀请专家学者以及所有关注这个话题的读者共同思考。

  光明网将开辟同题专栏。您认为提倡手写汉字好不好?您认为手写汉字与文化传承关系密切吗?您认为在网络时代学校还该不该开设书法课?请您积极发表意见,参与讨论。

  光明网做了一件好事,它的“汉字书写调查”,用确凿的统计数据告诉我们:85.20%的被调查者认为,全民汉字书写水平在下降。这是坏消息,也有好消息。高达96.4%的被调查者认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瑰宝,决不能放弃”。

  堪忧的是现实,欣慰的是情感。

  汉字承载着历史记忆。书写汉字是感受中华文明和艺术精神的通道。但是,现在的汉字书写面临断流的危机。我们在焦虑:决不能放弃书法这门艺术的文化情感,能否改变“全民汉字书写水平在下降”的事实。

  汉字书写下滑的原因

  汉字书写在20世纪急速滑向低谷,分析起来,缘由种种。最直接的原因是物质文明发达之后,导致两波“换笔潮”,悄悄改变了我们的书写传统。

  第一波是传统的毛笔换为自来水笔、圆珠笔、铅笔之类的“硬笔”。20世纪50年代普及国民教育,“硬笔”也普及开来。这波换笔,虽然笔已变种,但终究还是笔,汉字还要一笔一笔写出来,“书写”传统犹在。

  第二波换笔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起初是计算机普及,继而网络覆盖,以往日常笔写之事被计算机取代。这一次以“机”换“笔”,连“书写”动作也换掉了。汉字书写的灵巧动作简化为两种简单垂直的操作:键盘上的“敲”,鼠标上的“点”,字库里的汉字就蹦出来,省心又省力。

  不论是被动裹挟还是主动顺应,20世纪的两次换笔,速度一次快过一次。处理文字的工具越来越进步,手段越来越便捷,效率越来越高。

  当我们欣然陶醉科学技术之赐时,蓦然回首,才发现我们的书写能力正在退化,我们日常生活中与传统文化联系的纽带正在断裂。三千多年的汉字书写,现在也成了“文化乡愁”。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2013文化脉动:汉字书写呼唤母语敬畏
· 汉字书写将纳入高校语文课
· 告别“提笔忘字”的尴尬 重拾“汉字之美”
· 汉字书写训练亟待加强 学生应利用暑期练书法
· 电脑时代遭遇文字传承难 学生书写水平集体下降
· 首届全国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在京落幕
· 汉字书写标准2010年出台 按写字规范度划级别
· "数码时代的失写症"来袭 汉字书写,从热爱开始
· 生活、语言,谁牵引谁 "中式英语",大行其道?
· 教育部调查显示6成教师认为学生书写水平下降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