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教育追求共同发展
吕佩橙女士讲了一个小故事:学生在学校开生日PARTY,生日蛋糕上的奶油抹得桌椅、地板到处都是,清洁工花了两个小时才清理干净。怎样让孩子明白应该尊重他人劳动这个道理?负责这个班的导师设计了让学生亲自体验去除奶油残痕的活动,孩子们在劳动中发现要费很大力气才能弄干净,他们感到给负责清洁的叔叔阿姨添了太多的麻烦,于是向他们表达了歉意。特定情境下的道德体验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这也体现了深圳市康桥书院“导师关爱体系”的“导”,即因势利导,根据孩子的情况去引导。“我们特别关注学生这种未成年的特质。老师对学生的成长背景、家庭情况了如指掌,注重研究了解学生心理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吕女士说,“作为一所私立学校,开始时老师们会一味地取悦家长,讨好孩子,不敢批评。在引导教师辩证地处理一些关系和矛盾的时候,教师实际在和学生一起成长。”
吕女士介绍说,康桥书院在管理模式上没有用常见的组织模式图,而是用了网络管理的模式,强调师生的双向发展,通过学校教师、家庭、社会这样的网络,达到带动、沟通、理解、共识。凡是属于这个管理体系的就要遵循这个原则,教师与孩子之间是平等、尊重和关爱;教师与教师之间是交流、合作和包容;孩子之间是融洽、互助和友爱。校长其实不是一个人,我们的定位是一个工作组,根据工作牵扯的面不同,有时三人,有时五人,结成一个凝聚爱心的团队。
确定管理理念首先要确定对教师群体的人性假设。郑铁军校长认为,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最为活跃和关键的要素,教师有着极强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对学校来说,在促进教师努力工作、献身学校发展的诸因素中,重要的是学校的环境是否满足了他们的需求,是否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条件,创造了空间。其次,教师职业的助人性、内隐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加要求一种关爱、宽松、自律、理解、信任和合作的氛围。他说:“我校的文化性管理,是为了满足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需要,致力于学校组织文化的建构和内化,并以此为出发点来确定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所进行的管理。这种文化性管理既是柔性的,也有刚性的成分。我们评判管理工作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正是有了这样的管理理念及行动,才极大地调动、激发了老师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逐渐形成了关爱、宽松、自律、理解、信任和合作的校园氛围,形成了一支团结协作创新的教师团队。
在促进学校发展的同时,应给教师发展创造空间,这已经成为校长们的共识。郭太生校长强调,适时调整教师心态,用目标凝聚人心。在制定办学目标和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以及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学校引导每一位教师参与其中,听取他们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使他们能够获得心理投入的体验,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创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之中。学校在制定办学目标和学校发展规划的同时,要求每一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都要制订出长期(3-5年)和短期(1学年)的个人发展目标,使得大家觉得教学有奔头,工作有干头。
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许淑琴用四个“场”概括他们在培养一支适应现代化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上的具体做法:一是搭建平台,优化“学习场”,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内优外联,拓宽“交流场”,为提高教师队伍提供学术资源;三是以课改为载体,提供“实践场”,为促进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搭建舞台;四是多元评价,提供“反思场”,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供机制保证。
“以人为本”不是口号,和谐教育也不是最终目的。我们不妨进行这样的追问:“为什么要办和谐的教育?为什么要追求教育的和谐?和谐教育的价值何在?”一位专家做了朴素却有力量的回答:“和谐是为了发展,发展的结果是让师生快乐,幸福,生活得更有价值。”
首届中国小学校长大会代表向全国同行发出倡议——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本报讯 12月17日至1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700多位小学校长在北京参加了由中国教育学会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小学校长大会。大会以“小学教育的和谐发展”为主题。与会校长认真聆听了朱小蔓、王梓坤、陶西平等专家做的《小学教育的特殊价值与崇高使命》、《教育需要智慧》、《建设和谐文化,促进和谐发展》主题报告,并就“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发展”、“学校管理与教育的和谐发展”、“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与教育的和谐发展”等专题进行了分组研讨。经过学习和讨论,校长们在促进小学教育的和谐发展问题上取得了不少共识。
为此,与会代表向全国同行发出倡议: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小学教育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和谐教育发展的奠基工程,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美好愿景和理想目标。
小学教育和谐发展的根本宗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从小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并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小学教育和谐发展要深入到学校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教与学的领域,使教育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实现情感交融、思想碰撞、经验分享、知识技能习得、精神愉悦、审美享受、潜能开发的过程。
小学教育和谐发展要建立起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民主和谐、尊重与理解、沟通与交流、互信与互爱的合作的伙伴关系。
敬业爱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小学教师要把爱心撒向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理解每个学生,相信人人都能成才。
小学教育和谐发展要实践人本管理的理念,创建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保障学校各系统要素的协调发展。
小学教育和谐发展要增强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发展的意识和责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努力营造有利于和谐教育发展的环境。
小学教育的和谐发展要推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小学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小学要主动与贫困地区、农村的小学建立协作关系,帮助和促进这些地区的小学发展。
小学校长肩负着促进小学教育和谐发展,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的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他们是实现国家教育意志和学校教育理想的一支中坚力量,是促进小学教育和谐发展的引领者、组织者和执行者。
小学校长要以他崇高的教育理想和信念,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高尚的道德品质,人格魅力和教育智慧,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来开创中国小学教育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我们倡议:全国小学校长联合起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人才而努力,我们要共享资源,追求优质。在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建立广泛而紧密的合作。自主创新,形成特色,带动区域和城乡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
我们呼吁:小学教育是关系共和国千秋万代的阳光事业。全社会都应该积极地关注和支持小学教育事业,心贴心、手挽手,共同谱写小学教育和谐发展的新篇章。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