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专家观点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陈孝彬教授:校长如何与教师形成“命运共同体”
建立和谐的、人性化的环境
1.让每位教师都感受到在干自己喜欢的工作;2.教师认为学校为他提供了必要的工作条件,使他有信心和能力做好工作;3.教师周围有许多要好的朋友,他们彼此间可以交心;4.教师感到他周围的同事都在努力工作,在学校形成一种敬业的氛围;5.校长经常为教师的成绩鼓掌,使教师能清楚地感受到,一个月里总有几次受到领导和同事的赞扬,一年内有人说他比去年进步了;6.经常与教师沟通并提出期望,让教师感到领导安排他做的工作都是考虑到他的优势和强项;7.不仅关心教师的工作,还要关心他的情感、健康、家庭,教师会觉得领导和同事都很关心我,我们之间的关系很和谐;8.让教师感到他的意见受到领导的重视;9.每年都为教师提供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使他感觉到领导在培养他。
建立学校管理的和谐机制
1.学校有流畅的信息沟通机制,使家长、教师、学生、校长之间相互理解、信任和支持;2.建立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使不同利益群体都得到兼顾;3.有一套针对教师心理的、生理的以及职业的安全保障机制;4.有矛盾爆发前的预警机制和爆发后的疏导机制;5.制度化的教育质量运行机制。
校长帮助教师减压
1.把教师放在最能发挥其优势的岗位上;2.为教师的成长创造机会和条件;3.教师升职时,防止将其晋升到“彼得高地”,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发展到最高极限;4.创造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生活;5.使教师有话语权、知情权、参与权、自主权;6.决策之前与教师进行充分沟通;7.对教师进行挫折后的积极疏导;8.把令人“满意”的环境提升为让人“敬业”的环境;9.对正式组织多一份人情味,对非正式组织多一份责任心。
把自己塑造成和谐发展的校长
·困境中,我仍然保持建设性和创造性的心态,当周围人都主张放弃时,我总是能走出一条脱困之路;
·我能应对各种压力,在追求卓越中体味乐趣;
·我喜欢变化,把自己引发变化的能力视为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
·我善于同不同类型的人交往与沟通,能巧妙地对待各种棘手的人物;
·我有构建双赢局面的创造力,同时不放弃底线的坚守。(王珺根据录音整理,标题为编者所加)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褚宏启教授:什么是专家型校长
专家型校长是教育的宝贵财富。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区域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一批专家型校长起引领作用。
校长有三个角色:管理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每一种角色都有与之相对应的任务和职责。专家型校长应该在这三个角色上,都达到专家水准,应该精通管理、教育和领导。专家型校长是优秀的管理者、教育者和领导者。
从目前我国的现状看,校长的管理者角色被过度强调,而教育者和领导者的角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从校长的职业发展路径看,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校长,首先往往是因为教学出色,然后才“教而优则仕”。成为校长后,往往把精力集中于或者过分忙于管理事务,渐渐远离了教学工作,远离了学校的核心工作。在新课改背景下,校长应当做一个教育者。作为教育者要对教育有深刻的理解,校长应该做到“进得了课堂、讲得出名堂”。
管理指的是把一件事做正确,而领导指的是做正确的事。领导者不同于管理者。管理者是做事正确的人,而领导者是做正确事情的人。领导者要站得高、看得远,思考对学校的发展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意义的问题,要对学校发展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有很强的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能力,经常想大事,做大事,而不是一个事务主义者。专家型的校长不仅善于管理,而且善于领导。专家型校长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做正确的事情;也能采取有效的行动,把事情做正确。即,专家型校长能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
在学校这个具有特殊社会意义的相对独立的教育组织中,专家型校长能够以教育者的身份定位学校的组织性质及核心价值观,又以领导者的身份制订学校的发展规划,之后,校长便以管理者的身份投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管理法规、管理方法和技术对学校的人员、财务、教育教学工作、时间、信息等进行全面管理。
专家型校长应当具有现代精神,一个是科学精神,一个是民主精神。
科学精神指的是科学化,也就是理性化、合理化,通俗一点讲就是“讲道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不能搞形式、瞎折腾,应该实事求是。校长应该以求实、平和的心态而不是浮躁的心态去引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民主精神说到底是平等精神和人道精神,简单说就是以人为本,把人作为目的而不是作为工具,不把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工具,不把学生作为学校发展的工具,也不把师生作为校长个人发展的工具。校长要尊重教师、尊重学生,倾听他们的声音,走进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世界。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