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提出了教育评价科学化方法论原则:历史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并对此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教育评价 科学化 方法论原则
教育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人们对教育评价这种价值判断能否科学化一直存在疑虑。其实教育评价的科学化在本质上是对教育价值主体及其活动的认识和实践的科学化。教育评价的科学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可以实现的。教育评价的科学化是可以实现的并不意味着现时的教育评价已经科学化了,而必须从过程的角度来理解教育评价的科学化问题。我认为教育评价科学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种理想,它引导着人们不断地完善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从教育评价思想的萌芽和实践的无意识性,到现代教育评价理论的诞生和广泛影响教育实践,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也就是教育评价科学化的过程,这种科学化过程还将永远存在下去。为了在追求教育评价科学化的过程中提高自觉性,我们很有必要对实现教育评价科学化的一般方法论原则进行探讨。
(一)历史性原则
历史性原则是指教育评价科学化总是相对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而言的,人们不可能找到一个永恒的,无论什么历史条件下都适用的教育评价标准,任何教育评价标准都具有社会性、历史性,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育评价科学化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它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所谓绝对是指它在这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是科学化的,即在这种条件下,科学化与非科学化的界限是确定的;而所谓相对是指它的这种科学化是有限度的,超过这一限度它就可能背离科学化。这是我们探讨教育评价科学化问题的立足点。我们讲教育评价科学化,只是讲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约束下的相对科学化。辩证法关于相对与绝对统一的观点,是我们思考教育评价科学化问题的重要方法论原则。
(二)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教育评价主体总是从教育价值主体自身的需要出发,来评价教育价值客体对其主体所具有的意义。主体性原则表明,人们的每一项教育评价活动及其结果都是与一定人、一定集团和一定社会的利益相联系的。承认主体性原则就意味着承认主体、尊重主体;就意味着只有从教育价值主体出发来评价其客体的意义,才能正确地求得评价内容的客观性;就意味着发挥主体的能动性。主体性原则是教育评价活动的根本性原则。我们更要强调在教育评价中,自觉运用主体性原则。因为在我们的教育评价活动中,教育评价主体和教
育价值主体,可能是集体也可能是个体,这两个主体可能是同一的也可能是不同一的。我们强调,无论是什么情况,教育评价主体都要从教育价值主体的角度和地位出发进行教育评价活动。另外,教育评价主体性原则还要求,教育评价要关注普遍的教育价值主体和具体的教育价值主体。马克思说:“假如我们想知道什么东西对狗有用,我们就必须探究狗的本性。这种本性本身是不能从‘效用原则’中虚构出来的。如果我们想把这一原则运用到人身上来,想根据效用原则来评价人的一切行为、运动和关系等等,就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①同时还要研究具体的教育价值主体的需要。正像评价药的效用不能不考虑病人的病情一样,评价教育活动就必须考察所涉及的教育价值主体,并且要把对其的考察置于基础和核心的位置上。就是说,教育评价活动不仅仅是对教育现象下判断,在更深刻的意义上,它首先包含着对教育价值主体自身及其需要的分析。对具体的教育评价活动,还要研究具体的教育价值主体的需要。任何教育评价活动在坚持从教育价值主体的需要出发进行评价时,都应该自觉地把教育价值主体自己的需要与其他群体主体的需要和人类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人类主体有无数的需要,但“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②都是在生存需要基础上关于发展的基本的也是终极的需要。从人类主体需要出发,归根到底就是要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需要出发。这是教育评价主体性原则的最深层的涵义,也是教育评价科学化必然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
(三)实效性原则
实效性原则就是要求教育评价注重实际效果。实效就是在实践中所形成的价值。“实效”与“虚效”是对立的。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教育价值主体的客观需要是否在客观上真正地得到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如果被满足的不是教育价值主体的客观需要,而仅仅是未能正确反映教育价值主体客观需要的主观意向,或仅满足了部分的客观需要,那么所谓的实际效果就有“虚效”的成份或就是“虚效”而不是“实效”。
在教育评价中要注重实效性原则,就是要强调时空的局部性与整体性的结合。从空间上讲,既要从直接的教育主客体价值关系及其作用范围来划定教育价值的空间特征,从而评价其功能和效果,以说明对特定教育空间的影响和作用;又要将其放到更大的空间范围来加以考察,看其在更大的教育空间中存在的意义,以决定对其的褒扬贬抑。从时间上讲,既要把每一个暂时的、具体的教育现象与它所发生的那个时代非常紧密地联系起来,把握其时代原因和时代意义,考察其即时效果和共时效果,又要把它纳入教育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看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作用的未来效应,以便真正在一个从过去经现在向未来运动的时间链条中,在教育发展的长周期中把握每一个瞬间和每一个片断,从而作出真正符合教育历史规律的评价。尽最大努力消除教育评价在时空间的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悖谬,使教育评价取得实效,得出更加客观的评价结论。从教育评价的操作层面上讲,实效性原则要求我们克服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而且要注重实效的质和量的层次性和统一性。
(四)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指教育评价的目的在于寻求教育价值主客体关系的发展,尤其是积极的发展。虽然教育评价的重要特征在于指出教育价值关系在实践过程中运动的后果,但教育评价的要旨却在于预见未来。即指出发展了的教育价值主体所需要的,以及教育价值客体在实践作用下,所能提供的新功能。目前,我国教育评价中提倡的“以评促建”,就是基于这一原则。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与其整体的时空意识是内在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整体的时空意识就不可能有发展性功能。教育评价的实效性原则也与整体时空意识相联系,但着眼于对教育的现实意义的评价。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原则与整体时空意识联系,则着眼于对未来教育发展的评价。两者的侧重点不同。要坚持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原则,就必须对教育价值主体发展的需要进行量的考察,对其客体及其属性的发展进行量的预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正确地发挥这种功能和作用,既是教育评价科学化的标志,又是对教育评价科学化提出的要求。
(五)民主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要求在教育评价中引进、建立民主机制并发挥民主机制的作用。教育评价的民主性一直是教育评价追求的方向。从现代教育评价理论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对教育评价民主性的追求历程。由教育评价的“泰勒模式”→“CIPP模式”→“目标游离模式”→“应答模式”→“对手模式”→……是从仅仅反映教育评价者的“一元的”价值认识,发展到充分反映与教育评价有关的各类人员“多元的”价值认识。从教育评价组织的构成到教育评价的程序等多方面,都充分体现了教育评价民主性原则的光辉。坚持教育评价的民主性原则要处理好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关系;评价组织内部领导、专家和实践人员的关系;权力机构与权威机构的关系;等等。
以上原则仅是实现教育评价科学化的几个重要原则,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原则,例如关于教育评价标准具体化原则等。这些原则的内容本身是随着教育评价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不是固定僵化的。这也是教育评价科学化话题的题中应有之义。
主要参考资料:
[1]刘尧《关于教育评价学理论体系的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3期,第91-93页。
[2]刘尧《论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与科学化问题》[J]《教育研究》2001年第6期第22--26页
[3]陈新汉著《社会评价论》[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4]刘尧著《教育评论学》[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
备注: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3卷,第669页注(63)。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第2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