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者:张酉水
张酉水,1934年12月生,祖籍浙江杭州。建国初参加土改、扫盲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保送入北京大学原子能系学习。1964年到高教部从事大学科研管理。1972年由“五七干校”调清华大学,参与核能研究。1978年调回教育部继续从事大学科研管理。历任教育部科技司计划处副处长、科技司副司长、国家教委科学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正司级)兼科技司巡视员。在长期从事科技管理工作同时,对科技政策、规划及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发表论文百余篇,主编《成功的探索》、《中国高校科技50年》等5部科技书籍。曾参与中央关于科技、教育方面4个重要决定起草过程中的专题调研。起草或参与起草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教委(教育部)发布的关于高等学校科技工作的多数主要文件。
(摘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编《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亲历者口述纪实》)
点睛语录
1978年3月,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4月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12月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几个划时代的重要会议,迎来了科技的春天,教育的春天,吹响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号角,把我国推向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一个空前繁荣的新时期。
-------------张酉水
小平同志当时讲的这三点,管大学科研的人听了特别高兴,大学校长听了也都特别高兴,广大教师受到很大的鼓舞。因此,出现了大学习、大讨论,探索大学科研发展的路子。我们后来提的一些思路,好多都是沿着小平同志指引的方向去做的。
-------------张酉水
我觉得当初提的这四条:科研与人才培养结合,重点学科建设,开放型科研基地建设和优秀团队建设,我们规划过程当中提出的这四条战略思想,恐怕21世纪再抓,可以变花样,可以有新的内容,本质上都得继续做下去。
-------------张酉水
我们高校在科技创新和高素质人才培养中能够发挥独特作用,这点是任何其他部门都不能完全代替的地位。在科技方面,高校有很大的力量,还能与科研工作同步培养高层次人才。我们国家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能够同时担负这样两方面任务的,高校可以说独一无二。
-------------张酉水
对我们培养人才来讲,学科是根本的基础,对科研来讲,学科也是基本的支撑,所以高校重点学科建设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提出重点学科建设,还有它特殊的背景和时代意义。最早提出重点学科建设,从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来说,当时是为了贯彻小平同志讲的“两个中心”的指示,是作为一项重大举措提出来的。
-------------张酉水
《决定》里面明确提出要择优建设一批重点学科,重点学科比较集中的学校,自然形成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学研究中心。这里的意思,首先说这个重点学科怎样选择、怎样建设?要根据同行评议、择优扶植的原则,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重点学科;然后重点学科比较集中的学校,将自然形成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学研究中心。
-------------张酉水
《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关于高校功能的提法,比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决定的提法,多了一句话,叫做“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从原来“两大任务”的提法变为“三大任务”。我体会就是说,赋予高等学校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让高等学校多为社会服务。
-------------张酉水
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优秀人才,说了四项带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建设,都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就是围绕着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它们是互相联系的,重点学科里面没有几个优秀人才能撑得起来吗?没有像样的科研基地(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你能吸引得住这些优秀的人才吗?所以我觉得虽然我们现在已经人才济济,但比较欠缺和遗憾的是,还缺少世界级的科学和技术大师。
-------------张酉水
我们需要与时俱进,不能老守着原来那点东西,那就显得有点保守了。一个想法就是我们不能割断历史,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应当总结。回顾过去,看看哪些带规律性带本质性的东西应当把它很好地吸收,进一步发扬下去。政策是需要调整的,但不能老变来变去,没个准,换一个官就换一套,也不见得好,没有可持续性。
-------------张酉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