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大规模扩招,我国各类高校在校生目前已达13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13%。预计到2005年,我国高校在校生可达1600万人,绝对数超过任何一个国家,中国将成为屈指可数的高等教育大国。正由于此:高等教育呼唤质量意识
高校连续扩招,既为高等教育大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也给高等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心高等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国家教育部、各省市和高校普遍重视教学工作,加大了教学投入力度,加快教学改革步伐,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同时,由于招生规模总量的绝对增长幅度大大超出了各种投入的增长幅度,不同程度地造成了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学科专业结构失衡、教学管理滞后等问题。
学科专业结构必须调整
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基本上是在原有的学科专业结构框架内进行的,几乎所有高校的学科专业同步增长,未能很好地考虑到未来经济、科技和社会产业结构发展以及人才市场的预期需要,专业设置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例如,此次扩招,省属高校分担了扩招总规模的70%以上,尽管这些高校扩招热情高,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由于其中多数高校基础较差,起点较低,质量难于保证。同时,一些就业率本来已经相当低下、人才需求市场趋于饱和的专业,如财政、金融、工商管理、会计、法律、外贸等专业,这次扩招的幅度比较大,加剧了学科专业的结构性过剩,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据统计,我国高校新兴学科专业如信息类、生物工程类、生命科学类18种专业2000年在校生已占全国在校生总数的16%,但师资、课程、培养方案、教学条件的相对落后,也影响和制约这些专业的快速发展与质量的迅速提高。
教师总量不足、结构性短缺,教师教学投入不足
尽管2000年高校专任教师比1998年增加了13.6%,但远远低于普通高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的增长幅度,导致师资需求紧张,总量不足。例如,扩招后,我国高校师生比平均达到了1∶16.2,超过了美国1∶14.2和国际经合组织国家1∶14.4水平。假如按照1∶14标准计算,我国高校尚缺少几万名教师。特别是外语、数学、计算机等基础课程任课教师短缺问题比较突出。在这些学科或专业,师生比甚至超过了1∶20。极端例子如个别高校计算机专业,总共有专职教师12名,但学生数却超过了1000名,师生比为1∶83,如果将其他系部为本系开设基础课的教师也加进来,师生比也不会低于1∶30。因教师不足,致使遭受教师工作量过大,教学负担过重。据有关部门对99所高校外语教师情况调查,周课时一般为14节以上,其中20—29节之间的占教师总数的32%,30节以上的占5.4%。而据专家研究,外语教师周课时在8节左右最为适宜。班级教学规模膨胀过快,合班上课、一两百人上大课现象增多,教师组织教学难度加大,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同时,与其反差强烈的是,长期以来教师教学投入不足现象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有些教师未将时间和精力放到教学上,而是放到教学以外的兼职或研究上,教学成了应付差事,甚至出现不备课、迟到、早退、逃课或找人代课等教学事故。
“教授不讲授”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据统计,2000年教育部所属的71所高校中,有1/3的教授和1/5的副教授没有承担相应的本科生的教学任务。其中有5所高校,有70%左右的教授、副教授不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