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青春期性教育是一项民办性的课题。通过对美国、瑞典、日本和香港地区青春期性教育的考察,了解国际青春期性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利于我国开展青春期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主题词:国际青春期性教育、现状、趋势、启示
一
青春期性教育是一项世界性课题,了解国际青春期性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利于我国开展青春期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一)美国青春期性教育
美国青春期性教育起始于60年代,时值西方国家兴起“性自由”、“性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对于美国当时青少年来说,是一场灾难,直接后果就是少女怀孕逐年增多,每年有100多万少女怀孕,65%婴儿是私生的,美国女孩很少有人愿意保持处女贞洁。另一个数据还表明每年有约300万少年染上性病!据有调查指出,每个美国观众在一年的电视节目中,可以看到9000个暗示或间接表现性行为的镜头。如何避免或减少这种情况呢?有专家指出需要对中学生进行性科学知识包括避孕知识的教育。在美国《时代》周刊的一次调查中发现,有78%的美国人赞成学校开设青春期性教育课程。当时被公认的学校青春期性教育目标有:减少性病,减少私生子和性适应不良行为,培养青少年正确对待异性,和异性建立高尚关系的态度和能力等。
近年来,美国在关于学校开展青春性教育持有两派意见,他们都赞成在学校开展青春期性教育,但在具体目标、任务上存在差别。一派以美国性信息与性教育委员会(SIECUS)为代表,提出“安全性行为”综合性教育目标,他们强调个人的权利,认为“性关系永远也不应该被强制或被剥夺”,因此,宁愿告诫学生使用避孕套或其他避孕方法,即“安全性行为”的方式,以促进性健康和个人生活的幸福。因此,他们主张学校青春期性教育课程应主要教会学生使用避孕套,使他们在进行性行为时,健康受到最低程度的伤害。另一派以美国性健康医学研究所(MISH)为代表,他们提出性和品德教育目标,提倡以品德为基础的“禁欲方式”的性教育,即青春期性教育课程应主要进行人格教育,促进学生保持童贞,直到他们找到准备与之生活一辈子的人,结婚时再发生性关系。他们认为,性行为是由价值观而不仅仅是由科学知识决定的,必须教育年轻人运用核心伦理道德观,如尊重、责任来控制自我。
目前,在美国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后一种观点,曾经占支配地位的:安全性行为课程试图降低青少年性病发生率,未婚妊娠和青少年性活动发生率的实践已告失败,更多的人主张以人格为基础,采取以禁欲方式进行性教育。
(二)瑞典青春期性教育
瑞典是世界上第一个推行青春期性教育的国家。早在1942年就在义务制学校中开展性教育,1957年国家教委就制订了性教育指导要领,1970年性教育范围扩大到所有学校。1975年之前,他们偏重于生理教育,此后逐步增加了性道德、性评价等内容。他们的教育有三个特点很突出:非常实用;从幼儿就开始;性科学教育一步到位,不兜圈子。瑞典性教育很有成效,少女妊娠和人流数明显减少,性病性犯罪比例也在下降。
(三)日本青春期性教育
日本青春期性教育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60年代,叫“纯洁教育”,强调对青少年授以正确的性知识,使其保持身心纯洁。第二阶段60年代~70年代,日本受到西方“性自由”浪潮冲击,从而开始了以传授性科学知识为主的阶段;第三阶段是70年代以后日本进入“性指导”阶段,不仅让学生懂点性科学,还要懂得友爱重要和生命可贵。80年代以来,他们在性教育中特别强调性约束、性道德,认为性教育首先是性的文明教育、伦理教育和道德教育,要尊重人的精神,反对以强凌弱,讲究男女平等,而性的卫生教育是第二位的。他们制订性教育目标为:把性作为人格的基本部分给以综合看待,树立男女平等的正确异性观,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形成高尚的人格。
(四)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青春期性教育
香港地区性教育始于70年代,该地区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青少年中性观念日渐开放,性知识水平下降,政府教育署积极开展学校、家庭的性教育。教育署赞成的是“隐蔽式”或“综合式”的性教育,既不以性教育为独立科目,不单独设立课程,而是将性的有关知识分布到有关学科之内,由各科教师指导。他们在实施性教育过程中,除了提供性生理知识外,价值观念的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球,最终目标是协助学生对性建立开明而负责任的态度,使其懂得自主及理智地处理性问题,了解对人对己的责任和对别的人尊重,进而认识个人的价值。中学性教育的目标是(1)使学生了解人类生长过程的知识;(2)帮助学生建立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观念,使他们认识个人行为对他人可能造成的影响;(3)协助学生认识恋爱婚姻,为人父母及家庭生活所负担的责任及重要性;(4)教授学生有关两性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词汇,以便使他们能与家长、辅导员及其他成年人坦诚沟通思想。
二
通过对以上国家和地区青春期性教育发展情况的初步考察,我们不难看出,尽管各国和地区存在着文化背景、历史传统、观念习俗等方面的明显差异。但是,在确定学校青春期性教育目标、任务和功能上,还是表现出大致相同的趋势,具体表现为:
(一)具有以人为本的共同特征
都是依据本国本地区青少年身心发展现状和规律,结合本国本地区社会文化背景,制定相适宜的整体化教育目标。往往开始制定目标是单一化的,逐步发展到整体化,因为发展中的人,其感情、态度和认知是一个整体,不可能单打一去完成认知目标,而无视感情、态度目标的存在。
(二)具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特征
所有经历青春期的孩子,都要接受性教育,一个也不能少。开始往往是单为女孩开设的,或专门为出现越轨行为的学生安排的,逐步扩展到男孩和全体学生。
(三)具有全程教育和阶段教育相结合的共同特征。
性教育是人的全程教育,而青春期性教育,又是人的全程教育中特殊阶段的教育,因此这个年龄段的教育任务是阶段性的,有局限的,其任务和内容,也应当是层次化的。孩子处在什么阶段,就完成什么阶段的性教育任务。
(四)具有以德为核心的共同特征。
性教育发展到今天,世界各地的教育者得到了共识,应当把性道德、价值观放在性教育的核心位置。仅仅传授性知识是不够的,性道德的培养才是教育的归宿。性的自然科学知识是认知基础,性的社会科学知识是选择行为的依据。性伦理,性道德的培养的建立的教育归宿。
(五)具有功能的全面化的共同特征。
世界各地的教育者在实践中,逐渐完善了性教育的功能,从发挥限制功能开始,逐渐重视发展功能;从发挥矫正功能开始,逐渐发展了重视培养功能;从强调个体享用功能开始,逐渐重视社会功能的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