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11月28日电(记者谢湘 张双武)尽管备受社会瞩目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草案),并没有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上交付表决,但在11月28日于苏州开幕的第二届21世纪教育论坛暨中国民办教育高峰会上,中国民办教育的法制化进程成为争论最大的焦点。
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多元化、法制化与民办教育。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汪家认为,《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立法宗旨是,确立民办教育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它不需要面面俱到,而只是根据民办教育的特点作出相应的规范,解决影响民办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民办教育工作者联谊会主席、国家总督学柳斌认为,民办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一直以来,民办教育名不正,言不顺,举步维艰。如何通过法律规范吸引民间资金健康、有序地投入教育这个至今仍供不应求的大产业,是政府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
据统计,截至2001年底,全国拥有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6万多所,在校学生1000多万人,人才培养层次涉及从成人教育、职业培训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
民办教育工作者联谊会副主席、北京民办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张志义说,明渠不开,必将暗道丛生。社会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中国的教育也应该越来越多元化。影响民办教育发展的因素很多,现在的关键是要用法制来引导和规范中国民办教育发展,而不是形成不平等竞争,从而导致许多教育资源的浪费。
来自国内外的大批教育专家、经济学家、政府官员以及教育投资者和学校管理者,还就教育产业的多元化趋势与中国民办教育的定位、理顺政府与民办教育的关系、促进民办教育的制度创新与品质提升等问题展开了深入对话与广泛讨论。与会者呼吁,民办教育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支持,需要更为科学的管理机制和配套的政策法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