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纲要把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全面提高质量和水平作为今后五年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采取必要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学习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努力消除辍学现象。”
自现代国家普及义务教育以来,辍学始终是一个普遍面临的实际问题。由于这个问题本身具有的复杂性,即使是在发达国家,也难以从根本上有效地加以解决。在我国,由于普及义务教育的基础薄弱(即民众识字率低)、实施时间短、教育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衡等原因,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现象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是客观存在的。这不仅影响普及义务教育成果的巩固,而且严重制约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整体提高。在教育界着力探讨巩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之际,需要进行“逆向思维”,科学认识和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问题。这其实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
学生成长周期和教育周期的长期性,决定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辍学问题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反复性。因此,需要有科学的态度、综合的认识、战略的眼光,立足于“综合治理”和“长抓不懈”,也就是说,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辍学问题,只能以和风细雨的方式持续不断地推进。
就当前而言,进一步加大中央政府对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实施完全意义上的义务教育,是遏制辍学率上升的必要保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学生因家庭经济原因而辍学的问题。同时,要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教学的改革,克服目前存在的农村教育“城市化”倾向,克服教育与生活实际相脱节的弊端。在具体“控缀”工作层面上,应当避免为“控”而“控”,转变“控辍”工作机制,实现从“惩罚式”的实施机制向“引导性”、“鼓励性”实施机制转变。 (张斌贤: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