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的核心关键词
思维可视化
可视化,顾名思义就是“让本来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东西看得更清晰”。根据可视化对象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可视化分为科学计算可视化、数据可视化、信息可视化、知识可视化和思维可视化。
可以认为,思维导图兼具知识可视化和思维可视化的特征。一方面,思维导图可以被当作知识可视化工具,用以整理和呈现客观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思维导图可以用来支持一个人的思考过程和思考结果,此时就更多被用作思维可视化工具了。
但由于整理和加工知识时需要思维的参与,不同人针对同一知识做出的思维导图也会千差万别,所以知识可视化和思维可视化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总体上看,我们谈及知识可视化时,更多侧重的是结果,关注的是客观性;而当我们谈及思维可视化时,尽管也关注结果,但更关注的是思考者的思考过程。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思考工具,其可视化的客体是关系而非对象本身,对这个话题我们将在《形象抽象》一章中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思维激发
联想和想象是思维激发的重要手段。联想和想象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又有明显的不同。联想是指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如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一概念而想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联想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它是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应。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客观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各种关系和联系反映在人脑中而有各种联想,有反映事物外部联系的简单的、低级的联想,也有反映事物内部联系的复杂的、高级的联想。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想象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都属于高级的认知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的情景,由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
以“苹果”为例,我们展开联想,可以想到:苹果树、水果、梨、笔记本电脑等。若运用想象,我们则可以想象出一个红彤彤的挂在树上的苹果,看着让人垂涎欲滴。可以看出,联想是在对象和对象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而想象则是丰富对象的属性,让其形象更加丰满的过程。
思维整理
思维整理是让信息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通过对信息进行组块化,达到降低认知负荷,并促进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目的。
高效能人士都有收拾房间的习惯,同样多的东西,如果随意放在屋子里会让屋子显得拥挤不堪,但若整理归类,房间一下子就多出很多空间来。人类的大脑每天都要接受大量信息,如果这些信息未经整理存入大脑,功能再强大的大脑也会显得不堪重负。
所以,仅仅用思维导图激发思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那只是往大脑中输入了新的信息。为了让这些信息有效发挥作用,我们还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加工,思维导图也是思维整理的极佳工具。思维整理非常类似于计算机的磁盘碎片整理程序,经过磁盘碎片整理,计算机的运转速度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坚持用思维导图整理思维,假以时日,大脑里的信息存储会变得越来越有序,提取利用也会越迅速,如同对大脑更新了硬件一般。
非线性思考
非线性思考我们在《刨根问底》一章已经做了深入的讨论,这里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