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灵武县的回族姑娘杨春燕去年高考落榜,可是她现在却已享受了近一年的“准”大学生活。在宁夏高校民族预科部美丽的校园里,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自己已学到了很多东西,学习、生活都很愉快,和真正在大学里的感觉没什么两样。而且今年暑假后,她就可以顺利进入大学校园了。
宁夏高校预科部成立于1989年,由宁夏大学直接管理。至今已招生13届,为自治区各高校输送了3600多名合格少数民族预科生,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重要教育基地。无论从师资力量到教学设备,还是从教学质量到科研能力;无论从行政管理到后勤服务,还是从生活设施到环境建设,预科部都已具有了一定规模和水平。在宁夏大学的高度重视下,预科部从办学初期就充分考虑民族预科生的生活习惯、学习基础等因素,单独设立教育区域,并组织了热爱民族教育事业的回汉民族干部和教师进行管理和教学。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特殊的优惠政策:对预科部任课教师的评、聘等方面完全与大学教师待遇一样;对民族预科生给予定时定额生活补贴、民族节日补贴;为民族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当年结业的民族预科生可以参加第二次高考,等等。在2000年召开的全国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协作会上,宁夏高校民族预科部的办学经验引起了很大反响。2001年,协作会即移师银川,宁夏的民族预科教育被与会代表们一致树为“典范”。
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特殊层次,是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2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始终把发展民族预科教育作为民族教育的重要任务,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民族预科教育的特殊政策。自治区教育厅、民委、财政厅不仅对民族预科教育发展亲自规划、指导,在办学经费上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每年均有大力度投入。宁夏高校民族预科部主任李宁银说:“我们深深感到,党和政府的关爱是民族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
但相对于高等教育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与发展,民族预科教育仍显得较为滞后。李宁银认为,民族预科教育也面临着种种挑战和机遇,“这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新形势下高校民族预科教育的办学体制、管理模式、教育定位、培养目标、教学思想以及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各方面的改革与发展。”
目前,全国民族预科教育的教育模式与课程设置未趋于统一。李宁银说,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结合大学对学生的要求,在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寻找适当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法。这应该是民族预科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据李宁银介绍,宁夏高校预科部在对学生进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时,就注意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学习自信心,组织一些曾是预科生,现在是硕士生、博士生、优秀毕业生或留校任教的青年教师和他们谈心、交流,使他们认识到只要勤奋努力、方法科学,预科生同样大有作为。在课程设置上,预科部选择大学一年级部分文理基础课程,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不模仿大学科班教学形式,而是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体验、认识大学课程的教育方法,学会自行安排、合理调节,有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复习、自修,养成独立自觉学习的习惯,以提前适应大学生活,顺利进入大学深造。与此同时,预科部还紧密结合学生程度和兴趣,实行预科时期的特色教育,加强计算机技能培养和英语水平的强化提高,取得了显著成绩。
根据民族预科教育实际,尤其预科生基础较差的实际,宁夏高校民族预科部一直把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作为搞好民族预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备条件。目前预科部有专职教师27名,聘请专家、教授7名,师生比为1∶22.2,设数学、中文、英语、计算机、民族理论等6个教研组。2000年下半年相继成立教学科研管理研究室、教学装备管理研究室、学生工作管理研究室和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研究室,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突出预科教育特色。据统计,截至目前,预科部教师已发表论文139篇,教学专著16部。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当前沿用的预科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和需求,预科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李宁银认为,改革必须严格遵循与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改革相适应发展的原则,办学体制应多元化;同时还应根据本地教育资源配置、办学层次、生源质量等实际情况,努力探索科学的管理模式。谈及未来发展,他显得踌躇满志:“创新意识的牢固树立,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育思想的不断转变,是进行民族预科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