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探讨了网络课程体系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认为,网络课程体系应该包括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三大类课程,进而阐述了网络课程体系的内容表现与行为目标相结合、个性化学习与协作化学习相结合、连惯性与整合性相结合三大原则。
网络教学在学习信息制造、贮存和递送方面的特别优势,使得它既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不足,又克服了广播电视教育师一生交流不足的缺点;既为学生提供了完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又为协作化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逐步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现代教育理念,发挥网络教学优势,关键环节是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本文主要从网络课程体系的目标、类型和组织原则,对网络课程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
一、网络课程体系的目标及目标原则
网络课程是网络教学的基本单元,是通过综合教学设计,以计算机互联网络为主要交流平台建设的教学科目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它既不是一些商业网站未经教学设计所设立的吸引用户的课程,也不是一般性的辅助性网络教学资料。
网络课程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创建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多样化的网络教学模式。需要坚持的是,网络课程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以利于保证网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然而网络课程不是完全独立的,不同课程之间必然有着严格的联系,从而构成一个开放的“网络课程体系”。因此研究网络课程体系,对具体的网络课程建设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同时把网络课程的目标上升为网络课程体系的目标更具有实际意义。网络课程体系应在对学生、学科和社会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课程内容、组织活动,把对学习主体的尊重、学科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协调起来。网络课程体系的目标有以下几方面:
1.必须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网络课程体系中应该包含更多的有实际价值的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应能实现教育的文化、政治、经济等功能。
2.为学生营造探索与创造的空间,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在新的一个世纪中,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将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创新与创造将成为日常工作的主要基调,把全面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反思与创造能力。网络是一个优秀的教育信息贮存、递送媒介,在提供创新环境与创造性学习条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必须予以充分利用,让学习者在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创造性地着手解决问题,使其协作能力、探索能力、创造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以发展。
3.培养健康、全面发展的学生。信息社会是一个人们之间竞争日趋激烈,而又愈加相互依赖的复杂社会,要求信息社会中的人不仅具有面对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应当身心健康并和谐发展,具有面对新问题的勇气和自信。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认为“最好的教育不但帮助我们在职业上获得成功,还使我们成为更善于思考、更有好奇心和洞察力、更完满和充实的人”。网络课程应借助虚拟技术,使得传统校园的文化氛围、人文精神在时间、空间上得以延伸,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同时,能得到网络课程所提供的人文熏陶,使自己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4.体现课程自身的开放性、动态性。课程自身要求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进行开放和动态更新,表现在:各个知识领域的相互关联;对科学技术进步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动态及开放性组织;学习过程组织中的平衡。网络本身是动态和开放的,为网络课程的动态和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动态、开放可以使网络课程得到不断地充实、完善,能随时作出调整来满足各方面需求,未能充分发挥动态、开放性的网络课程将不是合格的。这种开放、动态性充分体现了时代发展的特征和网络教学的优势,将知识以课程的形式进行新的组合或分类,构建网络课程结构,体现课程间的关联性,充分表达教学过程中人的活动,使网络课程体系走向有序化和人性化。
明确网络课程体系的目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设计课程体系。网络课程作为网络时代新的课程理念,有着自身特有的结构体系,应能体现网络开放、动态的特征,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为实现课程体系的目标服务。本文主要从网络课程体系的类型和组织两个角度来解析网络课程体系。
二、网络课程体系的类型
自19世纪末以来,现代学校课程的基本结构几乎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革。现代课程的三大板块是:(1)理科课程——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与数学并称“数理课程”;(2)实用性课程——包括速记、打字、木工、烹调、汽车驾驶、婚姻与家庭、健康教育等;(3)人文社会课程----包括公民、历史、文学、哲学、社会研究等。它们各自承担着一个方面的独特功能。在考虑学科需要的层面上,多是将上述课程根据表面的认识简单地组织罗列,不同课程之间不能实现较好的整和。这种对课程和课程体系的认识方法已经与现代教育的要求严重背离,正在对课程体系的组织和对教学观念形成产生不良引导。
当前,各国都在进行着适合本国发展的课程改革,2000年10月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了首届“课程理论国际研讨会”,与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各自课程改革的状况:通向后现代的日本新课程研究、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网络时代新加坡课程改革,等等。从中可以看出,课程改革对教育的现代化与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网络课程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以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培养为重点,而不仅仅是提供信息和让学生获得已经确立的观点、方法和原则。网络课程体系在提供丰富信息和传授基础性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发展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培养关心变化和革新、有批判精神和团结精神、富于责任感和思想自主的人。
笔者认为,对网络课程体系来说,其类型应该为:基础性课程、发展性课程和创造性课程。基础性课程是发展性课程和创造性课程的基础,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智力基础;发展性课程是基础性课程的延升、创造性课程的有力支撑,侧重于学生的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内在素养的培养;创造性课程是基础性、发展性课程的目的,因为真正有创造力的人应当是综合素质高度整合的人。在三者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形成连贯、开放、整体的课程体系,从而保证学习者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图1为网络课程体系的类型示意图)
(1)基础性课程
传统教育的课程结构也有基础性课程,但它的重点在于对事实的描述、培养学生的记忆,只要求学生掌握最后结果,对于过程较少涉及。这使得学生只能理解所学过的知识,不能灵活变通,在新的学习环境下无法很好地适应。而网络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课程不能停留在使学生获得知识这一层面上,应注重对现象、概念的解释,使学生认识到一切知识都只是重新探索的出发点,培养学生认识、处理问题的多元观点和多元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