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专题研究 > 民族教育 > 各地研究
回民教育浅谈
2001-11-15    白炎

字体大小:

  关键词:回民教育回族教育

  来源:《工作通讯》1997.8

  回民教育,似可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为回民办的教育,一为回民所受到的教育。

  一、回民教育的回顾

  影响到回民教育的因素很多,本文从以下几点加以阐述。

  (一)中国政治形势的影响

  唐、宋、元、明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强盛时期,统治者具有自信及由此而形成的博大胸怀,使之能兼容不同的宗教和民族。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宗教及少数民族获得了相对平等的地位,从而促进了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几个朝代穆斯林人才辈出,他们所具有的高素质是同所受到的良好教育分不开的。到了清代,中国封建社会渐趋没落。由衰败而保守,对外是国门紧闭,对内是离间民族夫系。利用汉族镇压回族,回族厄运从此接连不断。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处于被统治被压迫的境地,回民的教育受到很大影响,这种状况一直沿续到建国之前。

  (二)国际环境的影响

  国民同伊斯兰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伊斯兰教来自西亚阿拉伯等国。唐代及其后的来、元、明代,西亚各色人等通过陆路和海路向中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频繁的政治联系、商业来往、文化交流,促进了伊斯兰文化在中国的发展。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建筑学等传人中国,产生许多著名的穆斯林学者,在中国做出显著的贡献。例如元代的杜马鲁丁是天文学家。他所呈进的《万年历》,忽必烈曾在全国颁行。元代还专门设有回回司天台。黑迭儿是出色的建筑师,曾为大都宫城的设计建造做出贡献。医书《忒毕医经十三部》及《简救法》均来自阿拉伯。在伊斯兰教的故乡阿拉伯相对发达且保持着同中国频繁交往的大背景下。中国回族的地位自然相对较高,受教育的机会自然也多了,许多杰出的人才活跃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其后,随着西亚地区的变故,阿拉伯、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同中国的联系日渐稀少甚至中断,这样的背景使申国的回族割断了同外部的联系,处于封闭的状态,加之中国统治阶级的压迫,回族地位低下,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少。

  (三)来自文化的因素

  中国同西亚文化的差异使回族同本土文化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回族在中国境内形成的中国民族,这是肯定的,但它又具有一定的外来血统,这也是事实。它既承继一定的外来文化。又要融于中国汉文化之中。它既受到汉文化的排斥,又要学习汉文化。它既被汉人视为异己,也因确是中国人而被外国人视为异己。这种尴尬的处境影响了它学习汉文化的积极性。这样,使回族的教育一开始就产失了问题,形成一种不重视汉文化学习的潜意识。回族文化是伊斯兰文化的中国化,但伊斯兰文化没有象佛教文化那样完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种异质文化,这有点像基督教文化在中国的处境。

  (四)清代以来回民处境极为艰难

  清代以来,由于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榨,回族人民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贫困落后,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连生存权都成了问题,还谈何教育。贫困和无知在恶性循环。

  (五)对以往经堂教育的认识

  在整个伊斯兰世界,清真寺是其教育体系中的教育中心之一,中国也不例外,中国伊斯兰教的经堂教育向以清真寺为中心,由该寺开学阿訇向学员传习伊斯兰教的各种经典和功课。明未清初陕西胡登洲阿訇将经堂教育系统化、规范化,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经堂教育关于宗教方面的内容有:念、礼、斋、课、朝五功。关于人事方面的内容是:正心、修身、爱众、卫国、救世。规定:“戒著绸缎”、“禁入娱乐场”。经堂教育在普及宗教知识,培养教职人员,端正人的道德操守,进而促进文化发展方面起过积极的作用。但经堂教育就在当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在发展回民教育只能将经堂教育作为一种历史遗产来加以分析对待,迫切需要新的超越和创造。

  二、回民教育的意义

  回民教育隶属于国民教育,它对个人、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其意义估价再高也不为过。

  对个人来说,关系到立身之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掌握知识。知识是认知文化的代表。认知文化是由思想、态度、价值和信仰等构成,这些因素提供社会成员用以观察世界、了解现实,进而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手段。不经过学习就不能系统掌握人们生存发展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在知识“爆炸”的现代,不学习就会明显落伍甚至被社会淘汰。在一定意义上说,就会无立足之地。

  对民族来说,教育是跻身于先进民族之林的关键,是振兴民族之本。没有训练有素的高素质的个人,就没有高素质的民族,就在世界上直不起腰来,就要受到歧视和欺压。教育关系到民族的存亡和兴衰,须知,弱肉强食是自然的规律。凡有远见的民族领袖,对本民族负责的领袖,无不从民族的教育抓起。世界上凡先进的民族,无一不是高度重视教育,加大教育投入,严格办好教育而取得成功的。中国近现代的落后,与教育的落后直接相关。回族的落伍,同回民教育的落伍也是直接相关的。

  对国家对社会来说,教育也再重要不过了。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首先要实现人的现代化,通过教育培养出“现代人”来。现代化是靠现代人来实现的。因为现代的“物”是现代人创造出来的,现代的“物”必须由现代人来操作。中国社会的现代化离不开各族人民的现代化,离不开回族人民的现代化。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需。

  三、对发展回民教育的几点看法

  (一)发展回民教育的大好时机

  当前,影响回民教育发展的客观历史因素均不复存在,回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享有完全平等自由的权利,而且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扶持回民教育的发展。

  当前我国处于改革开放迅速发展的时代,这为回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加大了压力,发展回民教育更具紧迫性。

  当前影响国民教育发展的因素,固然有物质方面、管理方面的,但更重要的是来自回民主观方面的,来自对教育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来自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够。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下大力气于以解决。

  (二)应成立专门机构,举办、管理和促进国民教育事业。这个机构不妨名为“回民教育委员会”,应由政府有关部门吸纳社会知名人土及热心的企业家组成。其职能是关注、研究、举办、管理等有关国民教育事宜。

  (三)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回民教育应包括儿童、青少年教育及成人的继续教育。

  幼儿教育:由于回民饮食习惯的不同,应当单独举办。幼儿教育是人最初的启蒙教育,甚至可影响人一生的发展方向,必须重视方可。幼儿教育应当规范化,包括设施、制度、人事的配置都应规范和科学。特别应当吸收专门的训练有素的教师来担任。还应加大宣传的力度,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举办幼儿园,动员尽可能多的幼儿人托。

  中小学教育:回民中小学除完成教委规定之教学任务外,还应开办一些特色课,如回族历史、武术等。对散处在各中小学的回民学生,应有专门人员跟踪管理,定期向回民教育委员会汇报,协助解决他们思想、学习及生活方面的问题,鼓励他们积极上进。

  成人的继续教育;当此社会高速发展,知识更新极快的时代,继续教育成为社会和个人的必需,否则就会被社会淘汰。继续教育的形式应当多样化。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相应的教育。例如根据回民经商的特点,举办市场营销班,讲授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国际贸易、信息学、计算机应用、外语等课程,将回民经商的特长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应吸取当前社会办学的教训,应淡化学历意识,而以学到真本事为目的。

  (四)应发挥社区在教育中的优势,积极开展社区教育

  回民居住地相对集中,这为开展社区活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应对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提出要求,并进行相应的培训,发挥二者的作用,作好小区规划,制定小区规范,进行公民教育,提高公民素质。可针对问题举办家长学校、家政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应绿化和净化环境,良好的环境是文明进步的表现。

  回民族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是聪明而有希望的民族,而进步的关键是教育。过去毕竟过去了,让我们牢牢地把握住现在吧。有了现在,才有未来。有怎样的现在就有怎样的未来,不要将缺憾留给我们的后代。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回族地区面向21世纪的普通教育浅议
· 河北回族教育现状及对策
· 面向21世纪的青州回族教育
· 经堂教育改良初探
· 回族教育问题管窥
· 陕西回族教育现状与发展设想
· 建国以来回族教育研究述略
· 不断积累经验 实现规范目标
· 全国高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举办
· 注重分类指导 体现和谐教育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