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专题 > 清华百年校庆 > 文史哲大师
陈寅恪失明经过
2011-04-08    中华读书报

字体大小:

  所谓最担心的事,便是陈寅恪眼睛失明。

  这年冬季的某个上午,陈寅恪来到课堂满含忧伤地对学生们讲:“我最近跌了一跤后,唯一的左眼也不行了,说不定会瞎。”众人听罢,大骇,但又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只有在心中暗暗祈祷:这样的大不幸万万不要降临到面前正处于苦难中的大师身上。但祈祷终究成为徒劳,就医学角度言,凡高度近视者若眼睛受到磕碰,或自身用力过猛,皆可造成视网膜脱离,并导致失明的严重后果。

  这年的11月23日,陈寅恪在给傅斯年与李济二人的信中写道:“弟前十日目忽甚昏花,深恐神经网膜脱离,则成瞽废,后经检验,乃是目珠水内有沉淀质,非手术及药力所能奏效,其原因是滋养缺少,血输不足(或其他原因不能明了),衰老特先,终日苦昏眩,而服药亦难见效,若忽然全瞽,岂不大苦,则生不如死矣!现正治疗中,费钱不少,并觉苦矣,未必有良医可得也。”此征兆当为双目失明前的预警,陈寅恪已深知后果之严重,遂心有恐惧,感伤至极,发出了若果真如此则生不如死的悲鸣。

  就在绝望之时,陈寅恪仍没忘记替求助自己的后学尽一份绵薄。他在致傅、李的信中接着写道:“兹有一事即蒋君大沂,其人之著述属于考古方面,两兄想已见及,其意欲入史语所,虽贫亦甘,欲弟先探尊意,如以为可,则可嘱其寄具履历著述等,照手续请为推荐,其详则可询王天木兄也。弟不熟知考古学,然与蒋君甚熟,朝夕相见,其人之品行固醇笃君子,所学深浅既有著述可据,无待饶舌也。”

  陈寅恪信中所言是客气和得体的,以他的性格和知人识物的洞见,所述当与事实不会出入太大。尽管由于诸种原因,这位蒋大沂君最终未能入主史语所,但就陈寅恪对德才兼备之人才理想与前途的瞻念,颇令人感喟——尤其在如此不幸的际遇之下。当然,除蒋大沂外,陈寅恪在抗战前后,曾向教育科研机构荐举后学若干人,如于道泉、戴家祥、张荫麟等,皆得到过陈氏的提携荐举。尤其在举荐吴其昌时,可谓不遗余力,颇具感情和血性。他在给北平师范大学校长陈垣的信中,曾急切、热忱地说道:“吴君高才博学,寅恪最所钦佩,而近状甚窘,欲教课以资补救。师范大学史学系,辅仁大学国文系、史学系如有机缘,尚求代为留意。”又说:“吴君学问必能胜任教职,如不胜任,则寅恪甘坐滥保之罪。”其用力之深,感情之厚,肝胆相照之人格魄力,令后人观之不禁为之欷歔。

  然而历史竟是如此地无情,生命中的不幸际遇,并没有因陈寅恪的向善向真和拳拳之心而改变,相反的是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幸。12月12日晨,陈寅恪起床后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左目已不能视事,世间的光明将要永远离他而去。而这时夫人唐筼心脏病复发,幼女美延也已患病,陈氏强按心中的恐慌与悲情,急忙把女儿流求喊来,让其立即到校通知自己不能上课了,请学校另作安排。14日,在仍不见好转的情况下,陈寅恪只好住进陕西西街存仁医院三楼73室求治。经检查,左目视网膜剥离,瞳孔内膜已破出液,必须立即施行手术。而医生私下对前往探视的燕大教授马鉴与吴宓等人说,如此糟糕的情形,“必将失明”。马、吴二人听罢恐慌不已。

  18日,医院决定为陈寅恪施行手术,若顺利或许还有一线希望。手术过后,陈氏的头部用沙袋夹住,不许动弹,以免影响手术效果。孰料术后效果极差,吴宓于次日前去探望,“仅得见夫人。筼言,开刀后,痛呻久之。又因麻醉药服用过多,大呕吐,今晨方止。不能进食云云”。手术12天后,医生私下对唐筼言:“割治无益,左目网膜脱处增广,未能黏合。且网膜另有小洞穿破等。”病中的陈寅恪虽未知细节,但有所感,一时大为忧戚,焦躁不安。夫人唐筼每日守候寅恪身旁,既要顾家,又需照料病人,不久因劳累过度引发心脏病卧床不起。作为陈寅恪在燕大唯一的研究生石泉,出面邀集并组织燕大学生轮流值班,女生值白班,男生值夜班,如此跑前跑后的忙碌,令陈氏夫妇在心灵上得到一丝抚慰,陈寅恪的情绪也慢慢稳定下来。时任燕大代理校长的梅贻宝前去探望,陈寅恪大为感动,对其曰:“未料你们教会学校,倒还师道有存。”许多年后,已是80高龄的梅贻宝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我至今认为能请动陈公来成都燕京大学讲学,是一杰作,而能得到陈公这样一语评鉴,更是我从事大学教育五十年的最高奖饰。”想来陈氏之语是出于本真,而梅氏之言也是发自肺腑的吧。

  本文摘自《陈寅恪与傅斯年》,岳南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来源: 中华读书报 2008-6-25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陈寅恪先生读书治学之启示:读书不肯为人忙
· 陈寅恪:剩有文章供笑骂
· 国学大师陈寅恪: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 被历史宣告休止阅读——在清华谈陈寅恪
· 逢人说项的陈寅恪
· 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
· 陈寅恪没有“博士帽”
· 陈寅恪:踽踽独行的国学大师
· 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 清华大学精神: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