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体质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今年不合格比例如此之高,还是让人吃惊。”四川省绵阳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一位负责人说。
今年5月,该市12891名高中生参加高考体检,全部合格的仅883人,合格率不到7%。据了解,问题主要集中在视力、肥胖等方面,其中近视眼占全部考生的80%,这些考生将不能报考航海、航空、地质、化学分析等众多专业。
恢复高考30年来,从事体检工作的医生们明显感觉,学生的个子高了,体重增加了,但体质却下降了。
2004年,教育部发布监测报告显示,此前监测反映的问题在2004年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学生的爆发力、力量等素质继续呈下降趋势。比如,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水平,与2002年相比,除大学男生有所提高外,其余年龄组继续呈下降趋势,其中以19~22岁女生的平均降幅最大,达到5.5厘米。
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则继续呈上升趋势。2004年监测结果显示,60%左右的年龄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有所上升,其中10~12岁城市男生平均上升了1.17个百分点,达15.97%。
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仍居高不下。2004年监测结果显示,7~12岁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32.5%,初中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9.4%,高中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77.3%。
南京医科大学陈录老师自1979年起负责江苏省高考体检工作,据她回忆,刚恢复高考时,大多数考生体检都合格,过了几年就发现戴眼镜的学生明显多了。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毛振明把当前大部分青少年的体质状况总结为4个字:软、硬、笨、晕,即肌肉软、韧带硬、动作笨和前庭耳蜗神经晕。
在专家们看来,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毛振明认为,首先是社会原因。有报告显示,伴随着汽车、电梯、洗衣机等现代化工具的出现,现在人的活动量只有50年前的一半,而50年后,人类的活动量预计只有现在的一半,“为文明付出代价的不光是中国学生。”毛振明说,这个问题在全世界都存在。
北京市东城区研修中心体育教研室主任张建中认为,家长没有科学饮食观念是造成孩子肥胖的主要原因。现在独生子女都是宝贝,家长乐于让他们胡吃海塞。很多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稍微胖一点儿没关系,只要身体没有毛病就可以了。但事实上,肥胖能诱发很多疾病,许多毛病还真是吃出来的。
此外,学生在学校内的体育锻炼也因为安全顾虑打了折扣。张建中从1971年开始做体育老师,在他的印象中,过去的学生打篮球磕破了腿,学生不在意,家长们也认为“养两天就没事了”。现在不同了,一旦学生在体育课上有点磕磕碰碰,家长都会要求校方承担责任。这种压力使不少学校降低了体育活动强度,直接导致学生在学校也得不到充分锻炼。
增强学生体质最大的阻力还是来自应试环境,各种为此制定的政策,一碰到当前的应试竞争就会打折扣。
有鉴于此,越来越多的体育界人士建议,应该把体育测试纳入高考,他们管这叫“以毒攻毒”。毛振明介绍,从1993年起,北京把中长跑测试纳入中考,当年那批学生跑完以后“脸色要么铁青,要么煞白,有的还呕吐不止”,仅仅过了一年再看,“一个个跑完脸红扑扑的”。
不过,高考作为高校选拔性考试加入体育测试是否合适,目前还存在争议。毛振明认为,原则应该是不为难学生,比如目前北京中考体测满分30分,90%的学生得分都在25分以上,只要锻炼了就不会造成较大的分差。“如果在高考中推行,定10分也行,定5分也行。”毛振明说,关键是个导向作用。
链接
学生减负大事记
1988年5月11日,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提出要严格按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时数均不得随意增减。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推行素质教育中刻不容缓的问题,要切实认真加以解决。
2000年1月3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在加快教材课程改革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首先把小学生过重的负担减下来。
2000年1月10日,教育部印发部长陈至立在2000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教育部2000年工作要点》,要求小学除语文数学外,不得组织其他的课程考试。不得组织小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不得以赛促销,以赛代销。
2000年3月1日,江泽民同志发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指出现在一些学生负担很重,结果形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