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冠男,我们准备这次让你上台讲讲自己搞研究性学习的体会。”冯老师的话音未落,杜冠男的脸已经胀红了,“让我上台讲?!”她还有些不相信。从小到大,杜冠男是个很不惹眼的女孩,老实,听话,不受重视,学习中等。好像任何出头露面的事情都没有人想到过她。这次,学校要评价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老师竟然想让她上台发言。
看着冯老师肯定地点点头,杜冠男的眼圈有些发红。她真要感谢学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让她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帮她找回了自信。
杜冠男是北京65中学高二(6)班的学生。去年秋季开学,学校要求高二年级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试点。经过反复动员后,300多名同学填写的“专题调查研究课程实施用表”没几份有开题的价值,多数都和平时糊弄课堂作业差不多。
李车各校长和学校教研室副主任冯洪荣老师发现了同学们这种倾向后,除了给大家详细介绍从社会上征集的400多个课题外,还让几位经过认真思考,确定了自己感兴趣的题目的同学,给大家讲怎么找题目。经过两轮的介绍、讨论、填表,同学们逐渐发现原来研究性课题可以选择自己平时最感兴趣的题目。到第三次再填表时,几乎所有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最爱”。
高二(2)班的高超同学,平时就对台湾问题很感兴趣,不管是在报刊上,电视节目上,还是在互联网上,只要是有关台湾问题的内容,他都要收集起来。自从发现研究性学习可以将兴趣和学习融为一体后,他立即把“透视台湾”列为自己的研究课题。他的汇报演讲,有观点、有数据,有历史资料、有目前现状,既分析了两岸关系,又涉及了中美关系对台湾问题的影响。如果没有对问题的长期关注和深入研究,而只是为了完成作业,绝对达不到如此的研究厚度。
冯老师将研究性学习称为一种学习方式的革命。4月3日,在65中研究性学习阶段性成果汇报会后,他对记者说,他们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尽管开展只有半年,但是对学生的影响之大是他们原先意想不到的。
一同学在自己的研究报告《流星雨的形成原因及规律》最后部分写道:从观测流星雨现象,到选定这个题目,再到今天完成了课题,可以说,好奇心始终在驱动着我。从学习的角度分析,我们已经开始向各自喜好的课题发展;老师也不再是我们围绕的中心,最重要的人物是我们自己。研究性学习使我们知道了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使得学习变得更加灵活。
冯老师说,从开题到研究,从书写报告到做出展板,每一个过程对学生来说都是学习。同学们的研究涉及了自然科学、文化、社会、生活和环境等各个领域,有的同学甚至自己发明设计了新的设备和仪器。所有的同学,尤其是以前那些学习成绩一般、甚至较差的同学,都在研究性学习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位置,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杜冠男同学在她的学习体会中写道:即使我的报告不是很完美,我也不会沮丧。因为毕竟我努力了,也有了不小的收获:我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这,比什么都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