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教育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进一步来加大工作力度,指导各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的进展。第一个考虑是明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最近将印发义务教育发展的分规划,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进一步部署和规定。一是促进不同地区教育的共同发展。坚持分类指导,分步推进,尤其加大对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转移支付支持力度,实施专项工程集中解决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二是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在经费拨付,教师编制,教师配备等方面实行城乡的统筹,率先在县域内实现统筹,进而在更大的区域实现教师和经费的统筹;三是促进区域内学校的共同发展,通过整合、组合、重组、结对帮扶等方式形成区域内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间相对稳定的共建机制;四是促进中小学教育的信息化,不断提高信息化的普及水平和应用水平。通过信息化,把过去只有发达地区和城镇学生才能享有的优质教育资源送到边远地区,送到农村学校。群众说大山再也阻挡不了知识的阳光,农民群众笑了,孩子们也笑了,教育信息化大大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是重视教育内涵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更加关注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把工作重点从扩大规模转到提高质量上来。在会议开始的时候,新闻发言人续梅同志说的话我完全赞同,我国的基础从更加重视规模扩张到更加强调质量提升,从解决人人有学上的问题,到保证人人上好学的重点转变。因此,我们将来要通过一些政策措施号召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同志,中小学校长、教研部门的同志,要转变工作方式,深入基层、深入学校开展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课堂实际,掌握教师关切、关注学生成长,注重教学效果。新阶段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本目的是全面提升义务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德育,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地统一到教学过程中。还要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让小操场跑出大境界。关注学生营养,关心学生身心健康,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成为共识。
第三个考虑是淡化过早考试竞争,不断缓解择校现象。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从根本上必须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造薄弱学校,消除校际教育质量的较大的差距。同时必须完善招生政策,规范招生程序,要取消义务教育阶段以各种学科类实验班名义的招生,治理公办学校参与“占坑班”。
第四个考虑,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励教育持续发展。实践无止境,创新无止境,解放思想无止境。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要遵循教育规律,针对体制机制障碍,敢于破解,大胆改革,走出新路。一是形成中央和地区共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最近教育部将和一些省级人民政府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备忘录,教育部承诺一些政策与项目支持,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本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统筹,明确政府职责,加大投入力度,设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二是城乡义务教育的共同发展机制。要把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共同发展、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共同发展作为重要的政策取向,建立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的动态机制。三是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对原来的管理机制进行调整和创新。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引入实行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各初中等办法和方式,优化校长教师的统筹配备机制,并且支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四是健全评价体制和督导制度,把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全面纳入学校教育质量的监测评价,教育质量目标管理和教育质量的保障体系,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科学设置组织架构、职能权责、工作机制,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督导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