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日下午,北京论坛哲学分会场第一场讨论在人民大会堂云南厅举行,来自中国、美国等地的学者专家围绕“爱智与弘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展开了讨论。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赵敦华教授等主持。
来自美国夏威夷大学的成中英教授首先发言,题目是《奥林匹克精神下的希中形而上学与伦理学》。他认为,奥林匹克精神代表了世界与人类精神健康的发展,其中包含了自我锻炼、激励理想、积极上进、共同世界的友谊、可信赖的行为规则等重要因素,我们可以结合中国儒道传统建立新的奥运精神。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将古希腊的形而上学和伦理学传统与中国的形而上学和伦理学传统相连接,以便在古希腊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统一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奥运精神。
浙江大学的陈村富教授在其发言《古希腊的人文奥运精神》回顾了奥运竞技体育形成的过程及其所体现的希腊精神,并对古希腊哲学家对奥运的反思做了探讨。他认为,古希腊的运动会体现了希腊人在重视智慧,精神陶冶的同时,关注健全体魄,倡导德、智、体、美平衡发展的理念。古希腊哲学家毕泰格拉斯、色洛芬妮、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对奥运精神都曾进行过深刻的反思。
美国夏威夷大学的安乐哲发表题目为《儒家多元主义与奥林匹克精神》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对中国儒家的“内圣外王”思想和西方康德的崇尚理性和对道德律服从的理论进行了比较,他认为尽管中西哲学表述方式有深刻的差异,但是二者能够也应当在一起对话交流。中西哲学表述方式给我们提供了挑战单方自足的、潜在的生长性补充。
来自美国波士顿大学Roston Neville教授发表《奥林匹克运动和“礼”的力量》的演讲。他认为,在奥林匹克运动开始时,古希腊面临着城邦、种族和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但古希腊通过礼仪的制约,克服了这些问题,奥运会提供一个所有群体在一起友好竞技的平台。中国北京奥运在有着悠久礼仪传统的国度举行,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北京奥运的“礼”的品质会成为下一阶段全球和谐发展的标志。他感叹到:“中国,这个对儒家礼的观念有着深刻理解的国家,拥有举办明年的(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机会是多么的理所当然。”
来自加里福尼阿亚大学的Lisa Raphals认为古希腊和中国在什么是运动表演这个问题上很难进行比较。古希腊人将运动作为一种竞技,其中有胜有负,但他们也有把美德置于胜利之上的道德比量。而在中国的运动中,表面上看起来是竞争性的运动,可能只是为统治者或者神的表演。她的发言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1、赛场表现和公平竞争;2、身体的自我锻炼和内在美德;3、违规欺骗问题。
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者田辰山在其《一与多,人文奥运哲学基础》中认为,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领先从神性到人性、从一元到多元。随着奥运会即将在中国北京举行,中国传统的“一多不分”、“多一相通”的哲学意识正在注入世界性的“一”与“多”向互系转化的过程。
|